首页 > > 正文

朱亥村:村民喝上“幸福水”

临近中午,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朱亥村的村民吴福亮走进后院的厨房,准备淘米、洗菜,拧开水龙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就流了出来。

吴福亮告诉记者,过去,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距离很远的地方打水、挑水,不仅费时费力,用水时还得“精打细算”。如今,打开自家厨房的水龙头,自来水24小时不间断供应,烧水、洗菜、做饭都不用愁了。

“水来了,生活就滋润了。”吴福亮高兴地说。

朱亥村受地势坡度大影响,加之蓄水容积有限,供水能力小,用水管道铺设不普及,只有少数居民有自来水,多数人用水靠自备井或用车拉水生活。今年,赛罕区农牧水利局开始实施朱亥村供水保障工程,解决了677户居民因管网老化导致的安全饮水问题。

“朱亥村供水保障工程从今年4月起实施,6月底完工,该工程由取水构筑物、调节构筑物、配电工程等几部分组成,对水源井井房进行维修,新建容积100m^3高位蓄水池一座,共铺设供水管网20129米,677户全部安装智能水表,在村委会的统一管理下,村民用水超出平均用水量部分需交水费。”赛罕区农牧水利局项目负责人葛俊平向记者介绍:“工程的实施解决了供水问题的同时,也有效引导村民节约用水,同时也让村民们都喝上了‘幸福水’。”

今年以来,赛罕区农牧水利局紧紧围绕职能职责,聚焦民生实事,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奋力推动农牧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云瑞是村里的一名“老”养殖户,目前养殖着30余头育肥牛,牛群每天的饮水量在一吨左右。为保障牛群饮水量,以前只要一有时间,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水。如今告别了“一天担三回水”的日子,云瑞开心地说:“农村有句老话说‘通上水,顶半个儿’,家里有水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吃水难的问题,也让我们这些养殖户更省心省劲儿了,明年开春儿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赛罕区聚焦农村供水服务,努力实现农村饮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也为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养殖业提供了供水保障。

赛罕区农牧水利局党组书记范瑞向记者介绍:“我们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把为民办实事、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往深走、往实走,为农牧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记者 杨彩霞 文/图)

[责任编辑:任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