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推动民企争做创新主体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正进一步强化。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占全国研发经费的四成,并且保持高速增长,研发费用总额复合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1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是发展需求和现实倒逼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一方面,通过创新,企业能够开发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优化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灵活敏捷、敢于冒险,在创新上具备先天优势,能够凭借高效的决策和执行机制,紧跟需求变化调整研发方向和路径,也能与其他企业、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建立更多样灵活的合作关系,获取资源和技术支持,推动创新项目实施。

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经营业绩存在正相关性,《报告》显示,入围研发投入前1000名的民营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平均同比增长8.86%,国内外有效专利持有量突破百万件,超三成入围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一半。因此,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选择向创新要动力、要潜力、要竞争力。

也要看到,民营企业创新面临着基础薄弱、资金限制、人才匮乏、要素获取相对困难等问题和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外部障碍。特别是在经营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更注重短期利润和业绩,忽视了长期创新投入。

创新是民营经济的活力之源。要发展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民营企业不妨通过内外培训、知识分享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营造企业内部创新氛围,通过激励、认可和容错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同时,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通过参加创新竞赛、展会、论坛等活动,扩大创新链接网络,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实现互补共赢。

在资金投入上,及时将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确保资源最大化利用;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创新基金的申报,充分了解各类扶持奖补、税收减免政策,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要素支持,通过多元合作扩大资金获取渠道,都将有利于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

眼下,一大批民营企业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逐步由“跟跑”变为“并跑”甚至“领跑”。接下来,要继续把标准创新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动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创新成果不受侵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诗阳)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