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学经验 重实干 闯新路】出门见绿 推窗见景 移步入园 幸福康巴什成为宜居“桃花源”

从乌兰木伦湖到后备箱集市,从百康桥草坪到赛车小镇,林木葱郁,碧水迢迢,千万花草点缀其间,万千气象沿湖挥洒……

1000多年前,晋代诗人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1000多年后的今天,在荒漠上拔地而起的现代新城康巴什,已是全国首个以城市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个“无工业”的花园式城市、一座“幸福宜居之城”。聚焦“大生态”格局,以“环城笼翠、四季常绿、三季开花”为目标,康巴什完成了由一张白纸到一幅绝美风景画的跨越,实现了从贫瘠荒原到幸福宜居之城的美丽蜕变,绘就了一幅现代版的幸福宜居“桃花源”。

从“地下”到“地面”满目皆“绿”

“这里的秋天真是美得不可方物!”家住康巴什区康城小区的居民李雅娜说,她会在周末专门带着孩子到康巴什各大公园“找秋天”。

其实不只是秋天,康巴什一年四季的风景都能让人有惊喜。

众所周知,从前的康巴什是一片沙地。然而,“地下没矿”并未让康巴什陷入落寞,而是转变发展思路,将眼光瞄准“地上”。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充分利用原有山形地貌、河流走势拓展城市空间,形成舒展大气、错落有致的城市风貌。

“出门见绿,推窗见景,移步入园,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畅游大半个中国、见惯了“大场面”的杜鹏飞丝毫不吝给康巴什的赞美。“绿草繁茂、树木成荫、虫鸣鸟叫,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满满的清新之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将闲置空地变成花海、将沿河周围改造成健身小公园……康巴什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只是它的“颜值”,还有那“枝繁叶茂”的绿色实践。

建设主题公园,打造开放式草坪、花田花海、慢行步道……公园、花海、绿道逐渐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重要载体。

截至2022年底,康巴什城区常住人口12.45万人,绿化覆盖率达42.63%,人均公园绿地104.47平方米。

从“地下”到“地上”,康巴什以丰厚的绿色“家底”解锁花园旅游城市“密码”。

从“青山”到“金山”激发动能

“细品慢看探寻,康巴什有诗意山水,是一座绿色之城——天然氧吧,是一座文化之城——底蕴深厚,似梦里老家,行走此间,遇见美好。”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深情“表白”康巴什。

深情的话语,并非一人之感,太多人在此刻得到了心灵的共鸣。

如何让城市的厚重底蕴在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中熠熠生辉,让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近年来,康巴什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通过环境艺术聚集人气、节庆赛事吸引人气、全域旅游疏通人气、文化生态聚拢人气,系统建构康巴什区的“留量路径”与“流量路径”,开发出多种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大力塑造文旅品牌、打造文旅产品,注重流量挖掘,通过鲜活、更具故事性和话题性的表达方式,以直播带货、康城有约、马上游城等“出圈”新路径不断提升公众价值认同,获得一定成效。

静态之中有美好,律动之下显张力,康巴什文旅正如是。仅在中秋国庆假期,康巴什区累计接待游客52.5329万人次,其中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0.53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亿元。

从“青山”到“金山”,康巴什正在持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一幅文旅融合的画卷正在缓缓铺开,成为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

从“风景”到“风尚”诗意栖居

行走在康巴什,频频为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感叹。

“生活在这座城市别提有多幸福了。”康巴什区滨河街道园丁社区居民祁蕊说,生活、休闲、娱乐、就医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幸福感可强了。

一日三餐,社区食堂解决;特殊需求,送餐上门;健康诊疗,专人“把脉”;便民生活,不必“出圈”;优质教育,蓬勃发展……康巴什将幸福感映射在每一位居民身上,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这座幸福之城的精彩律动。

幸福感“满格”的背后,是康巴什将民生工程放在心上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康巴什区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购物、娱乐、医疗等便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服务保障……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大幅提升了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此外,康巴什的幸福感还源于尊重生活、关怀人文的康城精神。暖心驿站、慢时光小院、幸福时光、暖城e站……在康巴什遍地开花,让更多群体感受康城之暖、康城之福。(记者  郝雪莲  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慧丰)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