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不以山海为远|林冬梅:点“草”成金 助全球减贫

深夜,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楼上还亮着一盏灯,桌前的林冬梅正在为筹备菌草援助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的事情忙碌着。

1986年,林冬梅的父亲林占熺经过上千日夜的反复论证,发明出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技术。林占熺由此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

从2003年回国追溯父亲发展菌草事业以来,林冬梅渐渐从助手成长为主力干将,成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担任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技术顾问。过去二十年,父女俩从祖国的大江南北走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走进非洲腹地……用脚步丈量贫困地区,用小小的菌草干起生态减贫的大事业。

“真正落到土地上,落到老百姓的手里”,是林冬梅在心里画下的一条援外标准线,也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惠民生目标的身体力行。多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菌草被越来越多国家视为能够促进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草”,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架设起一座座民心互通的桥梁。

“每一个国家我们都在培养种子,有些可能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有些还在幼苗阶段,但假以时日,我相信它们都会越来越枝繁叶茂。”在林冬梅看来,菌草援外带出去的不仅仅是一项减贫的栽培技术,“在技术之外,我们其实还呈现了一种发展的道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发展也能为和平创造条件。”

截至目前,已有92批次,294人次的菌草技术专家先后出国,将菌草技术带到了106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个国家,菌草技术援助专家们总会“量身定制”出一套方案。在斐济,结合当地气温高的特点,他们改造货柜作为出菇棚,克服种种困难培育出食用菌,还以菌草为饲料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卢旺达水土流失严重,他们设计出菌草同大豆、玉米和果树等当地传统作物间作、套种的模式,以保持水土;在莱索托、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和老挝等国,菌草还被用来防风固沙、治理荒漠化……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林冬梅结识了一大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无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因菌草聚到了一起。“也因为菌草,我们彼此之间跨越了很多不同,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给我一种大道不孤、惺惺相惜的感觉。”林冬梅说,“国之交在于民之情,我想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注解。”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