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74期)

前 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农家乐里话文明 敬老爱老扬新风

——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兴隆庄村“道德饭堂”活动案例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近年来,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创新打造“道德饭堂”,破旧俗、扬新风、弘仁爱、倡节俭,通过“道德饭堂”小支点,有力撬动乡风文明“大转变”。

一、基本情况

兴隆庄村位于乃林镇南部2.5公里,全村总面积690公顷,共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737户1762口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物质生活极大改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摆阔之风有所蔓延。为破解新形势下移风易俗工作治理难点,喀喇沁旗乃林镇创新思路、因村制宜、以点示范,将兴隆庄村作为推进移风易俗重点示范村,于2022年积极申请上级资金125万元建设特色农家院一处,将抵制“高额礼金、豪华丧葬”和特色农家乐紧密结合,创新打造“道德饭堂”,有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制度约束,弘扬新风凝共识。兴隆庄村通过广泛征集、集中讨论等方式,将婚丧嫁娶严禁大操大办、反对奢侈浪费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张贴在村民广场、“道德饭堂”院内等人流量较大的显著位置,充分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同时,创新移风易俗载体形式,丰富“道德饭堂”服务主题,广泛弘扬“新食尚”,制定“舌尖上的节俭”用餐制度,让杜绝餐饮浪费成为群众广泛共识。

(二)有“事”新办,巧用“红榜”强示范。兴隆庄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改组红白理事会成员,聚焦特色农家院,明确职责、统一操办,集中组织喜事新办、白事简办“一条龙”服务,强化村民自治,形成“三统一监督”机制,即:统一用餐标准、统一邻里共帮、统一礼金限额,并对婚丧喜庆事项全程监督,设置“匿名邮箱”。通过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办事流程,让村民少操心、少花费、不攀比、不浪费。同时,将“移风易俗示范户”通过“红榜”大力表彰,并将其吸纳为“道德饭堂”会员,享受更多便利服务,有效激励广大群众转变观念、培树新风。

(三)爱心“一”餐,活用积分善治理。兴隆庄村通过入户走访摸排,明确困难、独居老人底数,创新开展“爱心一餐”志愿服务活动,以“道德饭堂”为阵地,积极创新孝老敬亲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村民志愿者可以通过在“道德饭堂”点餐、做餐、送餐等多种形式,为村内老人提供爱心“一”餐,不仅有效缓解老人们精神孤独,也让志愿者积累更多“向善积分”获得物质奖励,为爱心“一”餐活动常态化、持久化开展增添动力。

三、主要成效

兴隆庄村创新打造的“道德饭堂”,依托特色农家院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蔚然成风,乡村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和名目繁多的人情往来得到有效遏制,爱心齐聚“道德饭堂”,掀起了孝老爱亲新风尚,农民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展示出新时代文明村镇的新魅力新气象。

四、推广理由

兴隆庄村通过创新举措,将农家乐融入文明创建工作,让移风易俗制度“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守”,让文明之行“随时做、顺便做、简单做”,切实让文明乡风浸润民心。推广理由:一是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特色农家乐在众多拥有餐饮文化资源的镇村中具有普遍性,可为活动提供服务阵地。二是在农村人口特点方面,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普遍存在,老人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照顾,更需要精神慰藉,是新形势下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孝老敬亲需要紧密关注的问题。三是在成立“道德饭堂”创新成效方面,将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与移风易俗工作紧密结合,不仅为特色农家乐多元化发展拓展思路,同时通过制定符合村情的婚丧嫁娶制度,可从制度约束客观方面消除村民主观“碍面子”“摆阔气”等倾向,从而纵深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