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带一路”10年成就使“联通性”的作用成为显学

“一带一路”合作走过扎扎实实的10年,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世界上关注“一带一路”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包括深受其益的共建国家的官员、学者、企业界人士和民众,也包括一些原来对其持否定、怀疑甚至不屑态度的西方人士。

“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因此其所体现的“联通性”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成为引人深思的议题。透过“一带一路”合作,透过当今世界的种种新现象、新趋势,我们会发现,“联通性”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正在起到越来越突出的决定性作用。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与信息化使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彼此深度联系、相互依存,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应该如何利用好联系的正效能,规避好联系的负效能,将成为成功的关键。

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的蓬勃展开是当今时代的大事件,它改变了国际秩序由西方主导的态势,是世界近代史以来颇具历史性意义的事件。它成为中国在自身现代化过程中推动世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全球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因而成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倡议处处彰显“联通”思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联通性”体现在不仅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而且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

“一带一路”的成功或许还在另外一个层面成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事件——改变处理国际关系的思维框架。当今西方奉行的是“实力政治”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打压别国维护霸权成为必然选择,公正道义被挂在嘴边却视同无物。在这样的“霸道”逻辑之下,“相互依存”等重视“联通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被视为“过于理想主义”而弃之一边。

“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功,使人们看到关系平等的“联通”的重要作用。通过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所有参与共建的国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并且均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这种“理想主义”的倡议竟然能够被150多个国家接受并助力这些国家发展,恐怕着实令戴着“实力政治”有色眼镜的人吃了一惊。

为什么这种看重“联通性”的思想诞生在中国,为什么以“互联互通”为主线的倡议由中国提出?这背后有其历史必然性。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当代中国思想和实践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辩证思维、联系思维、整体思维,例如“天人合一”、“相生相克”。因此,在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里,万事万物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隔绝的。这使中国对待世界、对待其他国家的态度和方法与个体主义思想占据主流的西方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联通性”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地讨论?为什么“一带一路”使“联通性”的作用更加显见?

仔细审视“冷战”结束后的三十多年,全球化与信息化这两大趋势的协同迅猛发展,使原来阻隔人们彼此发生联系的物理空间障碍被极大清除了。导致联系以更为便捷、快速、多样的方式无限爆发。我们今天的世界已经再也无法忽视“联通性”,各个国家、不同群体彼此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已经上升到上个世纪及以前的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

多维立体的联系生长速度之快,使想要切断联系的努力成为徒劳。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中美“脱钩”只是少数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什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外交政策越来越受到诟病,其内部也产生了分歧与反思,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未能为其外交政策转变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

全球化和信息化是时代洪流,任何人都难以逆转,而这两股洪流必然使我们的世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包括我们看待和处理国际事务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发生改变。或许,“联系政治”的时代已然开启。

在“联系政治”的时代,人们必须关注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不仅包括人与人、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还包括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们不再仅仅计算实力的消长,而是更加关注“联通性”作为一种新型实力的运用,包括如何利用联系的正效能,如贸易互利和技术合作等,以及规避联系的负效能,如边境地区的非法移民和领土争端等。

很多人都意识到联系的存在,但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只有打破在“实力政治”时代的惯性思维,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才能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一些固守“实力思维”的西方人士来说,中国的主张缺乏逻辑支撑,甚至被认为是“荒诞的”。但如果从“联系思维”的角度来看,中国所作出的这一切决定,不仅是符合逻辑的,而且是符合时代潮流和世界需要的。

时代变了,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看世界。如今,人类文明走到了历史的这个拐弯处。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