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村里有了乌兰牧骑

金秋时节,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高家窝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热闹非凡,乐声悠扬,演员们在台上翩翩起舞,动作整齐划一,身段曼妙柔美。此时,高家窝铺村乌兰牧骑小分队正在进行广场舞《马头琴拉响的时候》的彩排。

高家窝铺村乌兰牧骑小分队在高家窝铺村东沟村民组进行惠民演出。

手臂抬到什么位置、位置怎么站、队形怎么变……在队长朱树清的指导下,队员们不断进行调整,一招一式学动作,一字一句卡节奏。音乐一会倒回去,一会暂停,在反复几次播放后,大家完整演绎出来。

高家窝铺村乌兰牧骑小分队在排练节目。

高家窝铺村乌兰牧骑小分队在文化活动室为村民演出。

朱树清忙里偷闲和我们聊起来:小分队有演员34名,指导老师3名,创作老师1名。我们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大家都爱好文艺,自娱自乐,所以怎么调整都不嫌烦,每次演出的掌声就是我们的动力。”

扛起锄头可耕田,涂上油彩便起范。要问这一个个获得掌声无数的作品从何而来?朱树清打开了话匣子。

“歌曲《说说心里话》说出咱们老百姓内心对党和国家的感谢,题材小品《小村文化人》就写的是乡村振兴的事,我们一共有 21个原创作品。”朱树清说,村民喂牛羊的动作、庄稼随风而动都是动人的舞蹈动作,风吹动树叶的响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都是美妙的音符。

这边和朱树清聊着,那边角落里,队员朱子华低着头来回踱步,嘴里嘀嘀咕咕念叨着什么。“新的百年已开始,伟大复兴耀中华。”

原来,自从接演小品《小村文化人》后,朱子华做家务的时候背台词,捡鸡蛋的时候也念念叨叨,当看到我们在注视着她,朱子华一脸娇羞。“我再背背,加深记忆,总共1805字的小品台词一个都错不了,放心吧。”朱子华嘿嘿一笑,接着低头背诵起来。

“她的词从来没说错过,这可不是吹牛。”作为指导老师的李晓琴说。队员们平均年龄53岁,从零学起的他们往往要付出更多努力,力求完美呈现。“排练一个节目有时得20多天,队员都知道,‘严、精、准’是这里的纪律,都主动遵守。”

在舞台一侧的方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板胡、大鼓等乐器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看到记者的目光停留,李晓琴解释道,“小分队的队员们个个多才多艺,我们的队长朱树清老师,创作、编排、板胡等信手拈来,七十五岁高龄的韩庆宇老师是一名键盘手,别看他霜染鬓角,指尖功夫可是一点不输于年轻人。”

隔天下午,队员们又走村入户为村民送演出。在这里,拉板胡的在菜园围墙一坐,跳舞的在院内一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说说心里话》、《跟党走 步步高》……一个个节目轮番上演。

一部手机,一个音响,处处是舞台。

夕阳西下,村民广场上响起了悠扬的乐曲声,村民结束一天的劳作匆匆地赶到演出现场,用文艺演出的欢声笑语慰藉这一天劳作的辛苦。老百姓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在这个小村久久回荡……

近一年来,小分队为观众奉上文艺演出96场,行程1000多公里,观众达2万余人次,足迹遍布新惠镇25个村,高家窝铺村14个村民组。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 李雪瑶 敖汉旗融媒体中心 秦永波)

[责任编辑: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