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69期)

传老民俗 讲新故事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郝家窑村“民俗文化展室”活动案例

村民们到郝家窑村民俗文化展室内参观

在托克托县郝家窑村的民俗文化展室里,展陈着残缺的独轮车、斑驳的木犁、废旧的渔网、古老的油灯、泛黄的粮票等物件,这些物件留存着郝家窑村人民的历史记忆,记载着他们生产生活的风俗习惯,反映着他们战天斗地改变命运的时代历程……如今,郝家窑村成为自治区级文明村,也印证了在新时代依托民俗文化移风易俗带来的新气象。

郝家窑村村貌

郝家窑村风景美如画

一、基本情况

郝家窑村,位于黄河湿地管护中心辖区东南10公里处,东依山梁、西邻黄河,有着独特的渔业和葡萄种植业,还有国家4A级景区神泉生态旅游景区、黄河麦野谷景区和国家3A级景区黄河印象观景平台,旅游资源丰富。郝家窑村区域面积9.87平方公里,生活着296户1080人。郝家窑村的民俗文化展室位于一溜湾中段,背山面水、风光迤逦,参观民俗文化展室让村民们记住了家园生活历史和文化传承。近年来,郝家窑村以民俗文化展室为抓手,推动郝家窑村民俗风情的改变,厚养薄葬、喜事俭办等成为新风尚,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新提升,村民们从自身做起,个个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践行者。

非遗传承人与村民一起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二、主要做法

(一)民俗文化展室——传播文明风尚新阵地。郝家窑村将传统民俗文化展室打造为传播移风易俗新风尚的阵地,通过在民俗文化展室内,讲解、观看旧物件、旧照片与新时代移风易俗展现的新风貌之间的对比,让大家切身感受到现在郝家窑村的良好村风、民风。与此同时,在民俗文化展室开展的各类活动,如组织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材料、设置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移风易俗宣传展板、开展“一约四会”宣传活动等,让村民们在参观的同时潜移默化感受到移风易俗的意义。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也在民俗文化展室内开展,用榜样力量引领村民崇德向善,让文明之花在民俗文化展室开放。

(二)民俗文化资源——激发群众文化生活新活力。郝家窑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移风易俗文化活动,邀请享誉全市的托克托县剪纸、托克托县花馍制作技艺、河口刺绣、河口舞龙、河口隆咚鼓等传承人到郝家窑村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政策倡议纳入剪纸和刺绣主题中,为剪纸和刺绣艺术增添新的内容。在河口舞龙、河口隆咚鼓演出的热烈氛围中,将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中,演员们身着盛装,默契配合,个个精神抖擞,让大家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郝家窑村作为主办场所,还举办了黄河开河鱼节、葡萄节、双墙秧歌、社火活动、二人台等多种活动,充分展示本地独特文化,为村民们带来与时俱进、展现时代新风尚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民俗文化风情——注入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郝家窑村充分利用民俗风情文化资源,以“旅游+文化”的形式,助推乡村振兴。精心打造了具备游客互动性和体验性的“葡萄架下的农家乐”“黄河岸边的农家院”“古城脚下的特色民宿”等特色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以“黄河人家”为主题的特色民宿和葡萄、林果休闲采摘等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发展起了农家乐餐饮和乡村旅游业,走出了以民俗促产业的新路子。

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

挖掘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旅游特色品牌

三、主要成效

以传承民俗文化为载体,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20年,郝家窑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村;同年,入选了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和“自治区‘一村一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村农家乐餐饮店已发展到33家,直接受益农户200余户,年创收1000余万元。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移风易俗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送到群众身边,起到了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效果,带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走上新台阶。

移风易俗主题宣

四、推广理由

一是依托民俗文化资源,赋予时代新内涵,以民俗新风促进乡风文明,让群众知道移的是什么风、易的是什么俗,不仅契合农村实际,而且具有十分有效的传播效果。二是将推进移风易俗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在群众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注入移风易俗新理念,更容易达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目的。三是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既能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又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能够更好实现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

[责任编辑:段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