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沿着黄河遇见海丨南海子湿地:鸟类的天堂

“如今的南海子,就是鸟类的天堂,鸟类从最初的7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232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达到49种。每年2月下旬到4月中旬,大天鹅、小天鹅、绿头鸭、遗鸥等候鸟都会飞临南海湿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10月11日,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科教监测股股长代红亮如是说。湖,在当地人口中称为“海”,包头市南海湿地总面积2992公顷,由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包头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东河片区组成,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侧,是历史上黄河改道和凌汛期的规律性变化形成,是我国纬度最高的黄河湿地。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海景区成为了包头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落日余晖照映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成群结队的红嘴海鸥围着游船空中飞舞,美景令人陶醉。

南海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海景区位于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范围,总面积850公顷,其中南海湖面积333公顷,呈不规则形状。南海景区北有大青山朦胧辉映,南有母亲河黄河玉带环绕,水草丰茂、群鸥翔集,被誉为塞外西湖。

红嘴海鸥围着游船飞舞

漫步在湿地景观区的栈道上,空气中透着清爽,可以真正体会雁在空中飞、人在苇中行,野鸭水中戏、鱼儿水底游的湿地意境,此刻风光正好。

与现在美景不同,曾经的南海子湿地因工业污水的排放等,遭到过污染。随着2008年6月1日《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正式施行,南海子湿地保护区从此有法可依。

“多年来,我们通过切断污染源、清理煤场等一系列措施加大湿地修复和保护力度。”代红亮介绍,这些措施包括实施了水生态治理工程,整治了湿地周边环境,切断了4条污染源,将排污管线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清理了周边17个煤场,通过清淤、换水、投放水生生物种苗、生态监测4个方面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开展了一系列湿地修复工作,使湖泊面积增加了5700亩,其中包括将工业用地修复为蓄滞洪区1000亩;开展了旧南绕城公路拆除改造工程,新建3个鸟岛,为鸟类提供更好的栖息繁殖环境;完成了二海子2700亩湿地修复,实施《包头市黄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将农业用地恢复为湖泊湿地2000亩;2022年对保护区核心区农民的耕地用房、浮桥路及其相关建筑进行了拆除,实现了保护区核心区违建清零。

经过一系列的治理和修复,南海子湿地取得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保护区的水清了,鸟和植物多了,湿地面积扩大了。南海湿地由昔日砖厂浓烟滚滚变为今朝荷塘鸟语花香,成为了包头市内的万亩湖泊,被专家誉为包头市的“五库”——碳库、水库、氧库、食品库、基因库。

黑天鹅湖中游

南海湿地还一直致力于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湿地重建及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湿地动植物生态学研究、湿地环境监测、湿地保护与利用研究等。多年来,通过各类科研监测项目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通过与内蒙古科技大学、中科院东北地农所合作,涉及湿地水质净化、湿地动植物、鸟类栖息地建设等多个研究领域,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申报了《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生态综合监测站——内蒙古南海子湿地生态综合监测站》项目,该项目从湿地植被、生境、土壤、气象、水文、动物6个要素50多种指标对南海湿地生态资源进行监测。目前,该项目已编写了2023年《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监测技术方案》。

经过多年的建设,南海子湿地完善了界碑、界桩、标牌,组建了执法机构,配置了交通、通讯等设备,同时建设了高清监控网络,实时监控火险隐患、违法行为、鸟类迁徙、区域变化等,巡护、监控达到空间、时间全覆盖,实现了人工巡护与智能监控相结合的保护体系,湿地管护能力大大加强。

近年来,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采取多项措施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科学规划南海湿地产业布局,确定了以湿地保护为主线、以休闲为主题、文化旅游、生态养殖、环保水务、休闲体育等快速推进的发展思路,将南海湿地定位为“生态南海、科普南海、文化南海、休闲南海”。

游客欢快地跳起了舞

如今,包头市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有野生植物56科143属219种,脊椎动物26目68科152属263种,其中鸟类是该湿地最丰富的动物类群,也是主要保护对象,分为17目51科232种。根据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告版)2021年》,记录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38种。

多年来,南海湿地致力于湿地规划、修复、宣教、科研、监测、队伍建设等能力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生态成果,先后被授予“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被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重要湿地”。(文•摄影/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郑慧英 樊文礼 张圆 蒙古乐)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