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沿着黄河遇见海丨听黄河石讲述的母亲河故事

鲁婷的黄河石彩绘作品

创作中的鲁婷

鲁婷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乌海市海南区黄河西行客栈景区“黄河石壁画”创作基地,摆放着鲁婷的黄河石彩绘代表作。一进门的位置一字排开的7块黄河石,是她最早的作品——“福河女儿”系列,表达了黄河母亲7个女儿共同守护润泽着母亲河的故事主题,代表了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传承。

观察鲁婷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其笔下的女性滑腻柔软、倾泻如墨的秀发。鲁婷说,自己最擅长刻画女性的头发。这些乌黑细密的头发,有着母性的柔韧和坚毅,最能代表母亲河承载的文化寓意。在鲁婷创作的黄河石彩绘作品中,母亲和女性形象是永恒的主题。

女性形象是鲁婷最擅长塑造的

鲁婷,中国女画家协会、内蒙古美协、乌海美协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作为一位热爱黄河文化的艺术家,鲁婷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独特道路。2016年至今,她用黄河石彩绘的形式,讲述母亲河的故事。2018年,鲁婷在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黄河西行客栈建立“黄河石壁画”创作基地,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思想和内涵。

鲁婷与黄河的结缘从童年开始。她出生在河套平原黄河岸边,两岁时随父母来到乌海。小时候,上下学都要穿过铺满石头的河道,鲁婷在这个河道里整整走了6年,那时候她觉得天上有多少变幻莫测的云朵,地上就有多少有故事的石头。上学时,老师带同学们捡漂亮的鹅卵石作画,那时候鲁婷就对在石头上作画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后,鲁婷也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她也经常带着学生去捡石头、画石头。

福河的女儿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鲁婷来到黄河进入内蒙古首站的乌海市海南区黄河西行客栈游玩,被这里大大小小的黄河石所吸引,这又勾起她多年来画石头的愿望,于是她捡了七八块石头回家看,慢慢就感受到了石头里面的故事。黄河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每次看到黄河石,她仿佛都会随着石头穿越到时间的隧道里,追溯到黄河文化的源头和千百年来黄河岸边人们的生活。

母亲河的表达,总让鲁婷想到自己的母亲,那是一位柔弱瘦小却有着坚韧温柔品性的母亲,就像黄河沿岸千千万万平凡的母亲。在画石头之前,鲁婷曾做过20多年的教育工作,这让她深刻体会到,孩子与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他们与这个世界万物的关系。母亲河的石头,也在传达着人们最天然也最自然的一种关系,所以她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母性的光辉和女性的力量。

从创作石头画至今,鲁婷已创作几十件作品,已经完成和正在创作的是3个系列,除了“福河女儿”系列,还有“温暖的南风”和“小秋风”系列。“温暖的南风”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像温暖的南风一样,“小秋风”则是表达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中国女性的状态。

鲁婷说,黄河母亲般的形象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看着形态不一的黄河石,每一个石头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和故事,她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它,读懂它,把它的故事呈现出来,最终去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共生统一的关系,从而去寻找到这种艺术语言下的文化脉络,以这种艺术形式向更多的人去展现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

鲁婷擅长将泼墨造型和工笔技法运用到黄河石彩绘创作中,利用石头上原有的色彩和印痕来造型,顺着石头传达出来的感觉来讲故事。在石头上作画,容不得修改,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构思后,起笔便要一气呵成。开始画时,鲁婷会先找到石头上的“眼睛”,心中就明了了这块石头将要塑造的是人物、动物或植物了。

创作过程中,鲁婷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体味。从最初密不透风的繁茂复杂到如今日渐疏朗,鲁婷说自己也从最初的急于表述到现在的更多留白,黄河石给与她思考与成长。如今,鲁婷的黄河石彩绘作品有了更丰富个性的展示,她也在黄河岸边的小村里扎下根,希望用更多的时间来创作。

在鲁婷的小院子里,总能看到一排排铺开晾晒的大大小小的黄河石。村里人们也会来她的小院,有时他们会捡来自己喜欢的石头放在这里,有时他们也会拿走这里的石头当作腌菜的压石。鲁婷喜欢这种状态,她认为每个人、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旅途和故事。千百年来,奔腾的黄河、被冲刷塑造的石头和岸边繁衍生息的人们,就是这样走过的。

“一条柔软的曲线,就是母亲的一生。”这条千百年来穿越华夏大地的柔软曲线,记录了无数悲喜故事,也给了我们无穷的精神财富。(文·摄影/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首席记者 查娜 记者 张圆 蒙古乐 樊文礼)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