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不能让手指停留在“收到回复”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各类办公软件、政务APP、OA系统等应运而生,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变得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基层干部和群众。

但有的地方和部门却把形式主义由“线下”搬到“线上”,导致一些工作上的“内卷”———各种任务随时下达、各种统计层出不穷、各种评比花样繁多,由此滋生了“屏幕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从群里来、到群里去”代替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党员干部的手指停留在了“收到回复”,虽提高了速度,却降低了温度……

开展指尖上的政务,初衷是让新技术赋能基层工作,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减小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效地缩短民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政府及时改进并向群众提供优质化服务,有利于了解民意,并在一定期限内对民众的意见作出回复并进行落实,能够达到赢得民众信任的目标。

各种政务App的推广与应用,还可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起到精简机构的作用,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社会公共服务中去,让政府可以及时了解社会舆论的方向与发展。

所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温床,根源并不在手机上,而在于初心不固、使命不强、懒政怠政、责任意识淡薄。看似新表现,实则是老问题。因此,要想犁庭扫穴“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解放党员干部的“指尖”,就应避免“一刀切”式整治,哪些该关、哪些应改、哪些需合并,应倾听基层干部的声音,对于确有帮助的信息化创新,可通过统筹管理、审核备案、评价反馈、从严约束等措施,让其发挥积极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要重视工作群数量的控制,更要抓质量的提升,设立严格的工作群内容规范,无论是部署工作还是掌握进度,无论是布置任务还是督导落实,都应该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给干部群众带来切实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纠正重痕迹不重实绩等问题,利用信息手段简化、优化办事流程,把各类“线下”事务尽量整合到“线上”办理,让基层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足不出户就能把事情办好,解放党员干部的“指尖”,不能“指”在“收到回复”上,应让他们躬身入局,为群众办实事,实现从“群里吼”到“实地走”的工作作风转变,才能推动工作群更加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发挥数字化办公优势。

更要让整治行动“长出牙齿”,不给形式主义沾染“指尖”的可乘之机。对那些投机取巧、爱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的领导干部,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以“犁庭扫穴”之势,强化对“留痕”式考评、“打卡”式汇报等行为的监督与问责,破除“官本位”思想和部分基层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的问题,有效清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

究其根源,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关键在于摒弃形式主义,而不是简单否定“屏幕”和“指尖”。信息化、大数据本身没有错,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由此否认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否认其对更好服务基层群众、提升工作效率的积极作用。所以,在“解放手指”的同时,各级党员干部还应腾出双手、甩开膀子、迈开腿,根据各种信息的反馈,把注意力聚焦到一线,亲手为基层把脉,精准施策,才能干好事业,开出对症下药的处方。

“互联网+政务”是大势所趋,既要顺应发展鼓励支持,也要加强监督管理,树立崇尚实干、讲求实效的鲜明导向。总之,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实事求是,真正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更高效地服务基层和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真正将温暖通过“指尖”穿越“屏慕”送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刷出百姓一片叫好声。(张天放)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