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风文明看北疆】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61期)

前 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比孝顺”餐厅成为老年人的幸福港湾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安民村案例

一、基本情况

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善岱镇安民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东6公里处,现有户籍人口452户共1103人,常住人口188户共322人。由于年青人大多外出求学和务工,村内常住人口多是老年人。一些留守老人、残疾老人,还有孤寡老人长期以方便面、馒头充饥,老人“吃饭难”成为一个大问题。为了让村里老人吃上物美价廉的热乎饭菜,解决“老有所乐”活动场所,营造“比孝顺”的家风民风,安民村“两委”将原来的供销社进行了翻新改造,购置餐具和娱乐设施,打造了“比孝顺”餐厅。

二、主要做法

(一)多措并举降低就餐成本。“比孝顺”餐厅由村支部书记张平平带头,动员村内老党员、乡贤、巾帼妇女、志愿者共25人一起参与餐厅运营。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支持、社会人士捐赠和就餐储值。村里巾帼妇女义务帮厨,有效降低了餐厅的运营成本。餐厅规定凡本村65周岁以上居民,5元钱就餐一次,其他村民和周边群众10元钱就餐一次。

(二)餐厅服务人员为老人帮办代办。一直以来,很多外出务工、求学的老人儿孙,常常给村“两委”打来电话,委托帮助家里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和药品。“比孝顺”餐厅开业后,免费承揽了帮办代办“业务”,有需要购买生活用品等事项,都可委托“比孝顺”餐厅的服务人员帮办代办,营造了全村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三)倡导儿孙为自家老人储值彰显“孝心”。“比孝顺”餐厅提倡在外儿孙为老人在餐厅吃饭储值,让敬老爱老的“比孝顺”餐厅成了名副其实的“比孝顺”之地。

(四)提倡通过有力出力彰显“爱心”。“比孝顺”餐厅倡导村里人有力出力,奉献爱心。在村的年青人纷纷出马,有人帮厨、有人帮忙,有人送菜、有人送米,好村风让村里充满人情味的同时,也解决了运营资金不足、人手不足的困难。

(五)餐厅一厅多用,让“文明上墙”,“老有所乐”。“比孝顺”餐厅的每一面墙都成为了“文化墙”,文明行为规范、移风易俗、孝老敬老等都成为“墙上风景”,时时提醒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孝顺”餐厅还增设了娱乐设施,不在吃饭的时间,老人们也可以在这里聊天、打扑克、下象棋;重大节日时,村民还可以在这里看演出或自娱自乐;有重要事项商议时,餐厅也能变身“议事厅”;村民有婚丧嫁娶时,可以自己购买食材免费使用餐厅场地设施,减轻村民经济负担。

三、主要成效

在村“两委”和群众群策群力合力运作下,“比孝顺”餐厅在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问题的同时,还常态化收集群众需求,解决困境老人的“急难愁盼”。接到老人的帮办“点单”后,村“两委”班子带领巾帼妇女、热心村民,纷纷对村里老人进行帮助,已累计为村里200多位老人开展“送饭送药、代购物资、生存认证、帮助秋收”等帮办代办服务700余次。村民可以购买新鲜食材免费在餐厅举办婚丧嫁娶等活动,村里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婚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孝敬老人等文明观念潜移默化地浸润到群众心田。

安民村进一步完善了硬件设施,增强了资源配置,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推出更有力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的举措,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四、推广理由

安民村“比孝顺”餐厅的建立和运营,使村里“孝老敬亲、互帮互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加盛行,这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群众安居乐业,孝老爱亲蔚然成风,形成了“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好村风。好村风带动了好家风,让摒弃陋习、新事新办、杜绝铺张浪费等移风易俗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对乡村文明实践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