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走进先行区 探访新宁夏丨全国媒体大咖为宁夏紫色名片打CALL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贺兰山东麓既是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集中连片最大、酒庄数量最多、酒庄集群化发展最快的酒庄酒主产区,是宁夏递给世界的一张紫色名片,也是集生态、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金秋十月,这里迎来了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尊贵客人。

媒体大咖们在葡萄园听取情况介绍。

10月9日下午,参加“2023全国都市报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宁夏行”的媒体大咖们来到位于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志辉源石酒庄,感受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车辆缓缓驶入志辉源石酒庄,柏油路两侧种满了高大、挺拔的树木,有翠绿的松树、笔挺的白杨,还有挂着红果的海棠,风景煞是好看。进入酒庄腹地,连片的葡萄园映入眼帘,远远望去,一行行绿藤犹如等待检阅的士兵,排列整齐,姿态高昂。

了解酒庄从废弃采砂场如何变成“花园酒庄”。

来到酒庄内的陆玖广场,媒体大咖们一边参观,一边聆听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原来,几十年前,这里是一片废弃的采砂场,经过20余年开荒造林,昔日砂石矿区摇身变为“花园酒庄”,不仅形成景环水绕、绿树成荫的自然生态园林新形象,也树立了生态修复与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的典范。

在葡萄园采访拍摄。

酒庄建筑主体就地取材,采用近2万吨戈壁滩上的鹅卵石建设。没有高屋楼宇,只有石墙与林木,低调古朴的中式建筑,结合中国传统的石雕、青砖、青瓦点缀,仿佛天然形成的景观。

酒庄内有葡萄种植园2000亩,眼下多数葡萄已采摘下架。位于品种培育园区的葡萄藤还挂着累累硕果。品种为赤霞珠的葡萄是酿造葡萄酒的主要原料,颜色红中透紫,大家在葡萄园里参观、拍摄,详细了解酿酒葡萄种植情况和葡萄酒产业发展状况。

“原来这就是酿酒的葡萄!”

“酒庄的葡萄酒以贺兰山有机葡萄为原料,每亩严格控产400至500公斤,葡萄成熟后,需要在早晨6时至10时手工采摘,才能够保持果种低温,留存充裕果香。”酒庄工作人员贾林竹介绍。

走进酒庄的发酵车间,发酵罐中残留的酒香扑鼻而来。在进入发酵罐之前,采摘后的葡萄果实需要经过穗选、除梗、粒选等程序,再进行低温浸渍、小罐发酵、精准控温,充分萃取果实内的优质单宁和香气,然后进入细纹理橡木桶陈酿12至18个月,这个过程能使酒体在桶内缓慢成长,沉淀香味。

在酒庄酒窖了解葡萄酒酿制过程。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媒体大咖们参观了酒庄的酒窖,这里不仅仅是储藏葡萄酒的地方,还是葡萄酒的博物馆。随处可见的自然艺术品和葡萄酒科普展板,让这里成为香气的收集地、自然艺术品的陈列所、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处。

在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风土和气候特点以及品种、颜色、香气等介绍之后,大家来到品酒大厅,轻酌慢品源石佳酿。

轻酌慢品葡萄佳酿。

“我们外行人怎么分辨一款酒好不好?”

“从外表看,可以看年份、产地和品种,品酒的话应该从酒体色泽、风味以及口感这三大方面来鉴别葡萄酒。”

“哪款葡萄酒冰了更好喝呢?”

“那肯定是桃红葡萄酒,喝起来很清爽。”

媒体大咖们轻酌慢品宁夏葡萄酒的独特韵味。

在品酒大厅,媒体大咖们与工作人员互动交流,品味宁夏葡萄酒的独特韵味和恒久魅力。

“这里过去是废弃的矿坑,经过生态恢复治理后变成一个绿色的公园,并通过发展葡萄酒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治理和经济转型,这个模式非常好,让人眼前一亮。”参加本次活动的生活报副总编辑安刚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晓刚/文 高晓刚 韩胜利 季正/图)

[责任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