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 ——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2023年,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来说,是个特别的年份。

这一年,距离中国气象局开始定点帮扶突泉县,已有整整十年。

2013年,这座北方小县与气象结缘;2023年,突泉气象一新:依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农牧业愈加振兴,防灾减灾能力愈加提升,民生愈加兴旺。

温饱和小康

“气象部门的帮助,让我家发生巨大变化。”10年间,太平乡五三村村民杨丽芹见证了在气象部门帮扶下自家的变化。

2013年前,杨丽芹家只承包了少量玉米地,生活勉强温饱。2019年,她积极响应县里“牧业再造突泉”号召带头养牛,可由于缺乏资金,养牛规模一直不大,牛存栏数基本保持在10头左右。

2021年,在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资金15万元的帮助下,杨丽芹又买了6头母牛和2头小牛,加上刚刚产下的3头牛犊,如今杨丽芹家的牛存栏量较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杨丽芹只是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的受益户之一。

10年来,中国气象局多次向突泉县投入帮扶资金,其中2770万元用于支持帮扶项目28个,扶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15个,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支持“突泉县特色种植产业园”“借羊生羔”、肉牛养殖平台、曙光园区肉羊养殖基地、芦花鸡养殖等项目建设,帮助650户1300人实现脱贫增收。

五三村村民李岩波,面对记者话语不多,但提到气象部门的帮助,说个不停。

2022年,中国气象局开展“守护丰产行动”,全国首个县级农业气象科研工作站、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和全盟首个乡级土壤检测分析实验室落户突泉。李岩波头一个报名参加由突泉县政府和当地气象局联合举办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今年他已经参加了4个相关培训班。

“学习技术后,现在我们家每亩地能增产250斤至300斤,同时还能节水130吨。和去年相比,电费、人力每亩节省约100元,目前年收入20余万元。”说到家中现在的变化,李岩波打开了话匣子,“这是2013年根本不敢想的。”那时候,李岩波全家4口人全年收入只有6万余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现在李岩波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节水灌溉小程序一键掌握土壤温湿度,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时掌握农田旱涝动态,合理规划作物植保,实现智能化高效精准灌溉。

“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每年节水达70万吨以上,通过实施项目,农田亩产都在1600斤以上。”太平乡党委书记陆兴伟说。目前,节水灌溉工程通过气象卫星和地面观测数据,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为3620亩土地精准明确灌溉量,太平乡五三村、赛银花村、曙光村等148户农户直接受益。

贫乏和红火

2013年,五三村刘淑辉还是一名回家乡创业的普通大学生,在政府部门和气象部门的双重扶持下,他创办了内蒙古聚美恒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气象部门为我提供资金、温湿度仪器、气象数据等,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稳稳的幸福’。”10年来,刘淑辉从小小的两座大棚干起,到现在拥有60座大棚,毛桃、樱桃、葡萄、火龙果等水果四季不断。如今,刘淑辉已成为盟级创业带头人、区级劳动模范,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也在2023年初被评为AA级景区。

“我们会根据气象信息,针对性地对棚内作物采取防范措施。”刘淑辉说。设施农业平稳运行,不仅得益于及时推送的气象信息,还有气象部门量身定做的“直通式、针对性、智慧型”气象服务——气象部门捐赠的小气候仪可以监测棚内温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棚顶的自动补光灯和手智一体通风器,可智能设定开启时间,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也保证了产量的提升和效益的最大化。

不仅是刘淑辉,突泉每个人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

10年来,中国气象局始终将定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突泉人民福祉放在重要地位,从“实”字着手,根据实际情况相继打造“突泉气象扶贫模式”,以及“卫星慧眼行动”“风云平安行动”“守护丰产行动”“气候赋能行动”等突泉“四大行动”,为突泉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贡献力量——

帮助贫困人口改建房屋,有效解决住房安全隐患;

建设村级农贸市场,有效解决群众农特产品售卖难题,助力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在五三村过水路面建设“连心桥”及配套道路,解决近千名群众出行安全隐患;

全国首个“风云地球”县级卫星遥感应用平台“风云地球-突泉版”上线,不断提升突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能力;

支持老头山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助力突泉紫皮蒜认证“气候好产品”,在CCTV17频道播出突泉天气预报,有效提升当地知名度;

联合知名电商,邀请气象主播带货直播,构建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帮助销售农特产品1亿余元;

……

一个个减灾增收的故事书写在突泉土地上,而这样的故事也从这里走出去,走向了贵州省雷山县、江西省石城县和甘肃省渭源县等突泉“四大行动”成果首批试点地区。

迷茫和绽放

五三村22岁的于晓航,今年刚上大一。

说起曾任五三村第一书记的侯俊,他依然印象深刻。2018年,于晓航刚上初中,他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家中的奖状能摆满一炕头,但唯有英语成绩不是很好。侯俊就利用空余时间,给于晓航和村里40余名小学、初中生辅导功课。这增强了于晓航学习的自信心,也敢开口说英语了。

“小侯书记不仅在学习上对我帮助很大,还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如今的于晓航,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他愿意毕业后回到老家,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关键在人。十年来,中国气象局始终坚持智志帮扶,选派6批12名精兵强将入村屯、访民户,推动突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气象部门持续组织气象科普进校园讲座,捐赠电脑30台、图书2万余本,选派39名学生赴京参加气象夏令营,资助困难家庭优秀学生156名,援建电教室、爱心书屋、气象科普展厅,建成自治区首个小学、中学校园气象站,与浙江省两所学校建立结对机制。

其间,中国气象局还多次在突泉县举办“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捐赠科普产品2.6万件,受益群众达2.1万人次;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研修班,支持举办“农民夜校”63期,培训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员7420人次,促进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发展;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余场,建立非遗帮扶车间、脱贫车间,设置气象站维护公益性岗位和村屯环境卫生公益岗共25个。

这样的变化,不止出现在突泉。2016年至2018年,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的资源大幅度向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倾斜,强化了原贫困地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在原贫困县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过程中发挥趋利增收、减灾避害的双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在原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90%的乡镇,气象协理员覆盖98.2%的乡镇,气象信息员覆盖99.5%的行政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原贫困地区村域经济发展,22个省份119个原贫困县开展“气候好产品”评价工作。直通式气象服务惠及原贫困地区24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让深扎乡村振兴的种子都绽放出绚丽之花。(通讯员吴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海波)

[责任编辑: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