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单产提升工作典型旱地模式④——兴安盟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

兴安盟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常年居全区第二位,但受春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为克服十年九春旱的不利生产条件,在科右前旗、扎赉特旗等水源条件相对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开展了“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年全盟玉米覆膜面积50万亩。

主要做法:该技术是以大小垄种植为基础,用辅以地膜全田覆盖,沟内播种的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有“一保两增”的技术优势。一是减少地表蒸发,保护土壤墒情。由常规不覆膜、半膜覆盖转变为全地表覆盖,收集地表蒸发水分返还至耕地,减少耕地水分损失,提高了保墒效果,与不覆膜相比土壤含水量可提高3-5个百分点。二是雨水富集叠加,就地入渗增墒。由平铺转变为起垄后覆膜,起到了膜面集雨作用,使早春的无效降雨转变为有效降雨,充分利用旱作农业区珍贵的降雨资源,与不覆膜相比降雨利用率可提高10-15个百分点。三是搭建地面温室,聚热增加积温。通过覆膜的温室作用,可以用有效收集春季光照,提高地温,比常规半膜覆盖还可增加积温100℃左右。

通过“保墒、增温、改土、防草”的种植模式,形成玉米增产机制,有效挖掘了旱作雨养区玉米生产潜力。该玉米种植模式亩产可达到500公斤以上,较传统种植可提高100-150公斤,同时可减药10%,实现节本增收200-300元。在此技术的大范围应用下,兴安盟玉米单产由2020年的475公斤提高到2022年的486公斤,提高2.32%。

该模式在兴安盟处于大面积应用阶段,甘肃省等旱作农业区地区已有广泛应用。该模式在我区相应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推广。收录于合集 #粮食丰收系列30个上一篇【粮食丰收】单产提升工作典型旱地模式③——兴安盟“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