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机场探索机坪运行效率提升新路径

本网讯  随着国内航空市场快速恢复,唯有提高航空器地面运行效率才能满足机场发展需求。当前呼和浩特机场,一方面,保障规模日益扩大与飞行区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突出,限制运行效率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新机场转场在即,资金、设备等资源均紧缩规划,获取额外资源提升运行效率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呼和浩特机场以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创新平台为阵地,集结驻场单位及合约商力量,启动机坪运行效率提升专项行动,精准改善航班正常性和旅客体验感。

构建“分区运行”模式,直击效率提升难点

飞行区内现有区域设置与实际保障匹配度欠佳,此为影响效率提升的掣肘环节,尤其体现在设备拖曳路程长,保障车辆行驶路程长,照明资源过度闲置等方面,为此,呼和浩特机场构建“分区运行”模式,实现东西两区小循环就近保障。东区增设设备摆放区,转运时间缩短至少40秒;西区增设油车专用停车位,每车节省4分多行驶时长;高杆灯实行分区按需启闭,每年节约5万元电费;登机口与远机位对应分区,摆渡车在区域内小循环保障,每车节省约3分钟时长,全天内场摆渡车可节省至少360分钟,直接节约6台保障运力。

随着国内大机场、大机坪的发展趋势,分区运行模式势在必行,呼和浩特机场在飞行区内率先推动分区运行,一方面充分配置有限资源,减少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为航站楼和公共区两大属地化管理部门的分区运行提供制定原则和实施路径,同时,为新机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呼和浩特机场协同驻场单位建立“统一指挥,分区管理”的高效运行模式。

“公路式管理”进机坪,人技双防保提升

呼和浩特机场勇于创新,在飞行区内首次将城市“公路管理”的信号装置和交警疏导模式引入机坪监管工作,用红绿信号灯替代国航机库门前使用率较低的“停”点,减少通行车辆高频次非必要驻停,每车缩短至少10秒停留时间,按日均通过量估算节省不少于4小时。此外,以飞行区监管单位为现场协调枢纽,搭建了机坪交通拥堵速通平台,履行交警“疏堵”职责,通过平台迅速共享航空器动态、拥堵点位等信息实现极速疏导,减少航班高峰期车辆长时间等待对保障的影响。

“公路式管理”的首次引进对于飞行区内道路交通管理意义深远,技防手段的灵活调控和平台集中协调模式有效弥补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下一步,呼和浩特机场将充分借鉴公路交警执法模式,在飞行区打造一支“制服统一、配备精良、执法有序、处置高效”的“机坪监察”队伍,建立安全高效的机坪交通秩序。

规划“双轨”滑行模式,提升航空器滑行效率

离场航空器排队等待,甚至占用平行滑行道造成地面冲突的现象是各机场影响航空器地面滑行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呼和浩特机场也不例外,高峰时段,25—32号机位的航空器自滑出港时极易与L02滑行线上的其它航空器产生冲突,造成拥堵等待。因此,呼和浩特机场在拥堵预警时主动干预,规划“双轨”滑行路径,在自滑方式基础上增设牵引车顶推航空器至后方L01滑行线的出港方式,避免冲突,减少航班晚点和旅客投诉。同时增设牵引车、牵引杆专用区域,确保车辆快速到位。

尽管“双轨”滑行模式当前仅用于特殊时段,但此模式的建立为新机场的常态高峰运行打开了思路,在规划初期可充分考虑航空器滑行冲突的多通道解决方式,提前预留足够的地空资源。

打造品质化“共享”环境,营造高效运行氛围

随着航班量的扩大,飞行区内空间、设备等资源急剧紧缺。一是飞行区通行道口空间有限,人车集中拥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且影响通行效率,为此,呼和浩特机场在道口东侧打造“共享停车区”,规范停车秩序,西侧规划人车“分流通道”,有序疏散人员、车辆,提高通行效率。二是飞行区内的车辆停靠后需手动设置轮档,拿取轮档或忘记携带轮档折返均耗时耗力。为此,在航站楼一侧使用频率较高的56个停车位上设置“共享轮挡”,拿取迅速,归位有序,每车停车时间缩短至少30秒,提升保障人员、车辆到位效率。

呼和浩特机场因地制宜践行社会化“共享”理念并首次在飞行区统筹资源配置中得到印证,以“共享”的措施创建品质化运行环境,以“共享”的号角吸引驻场单位齐抓共管,这无疑是处理有限资源与运行效率矛盾的最优途径,可以推广至各属地化管理单位以及新机场建设中。

创新除冰模式,提升航空器冬季出港效率

为满足“靠桥率”、“正常率”双提升,呼和浩特机场力克无专用除冰坪的难题,在除冰模式上搞突破,成为国内首个在机坪滑行道开展慢车除冰的机场。2023年再度创新,在正对廊桥机位的远机位区域划定除冰点,在除冰车数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定点除冰和增加慢车除冰点的需求,实现了单位时间内除冰能力翻1倍的目标。

除冰模式的创新在节约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作为干线机场,为集团公司成员机场冬季快速保障开辟了“提质增效”之路,也为无除冰坪的北方机场开展慢车除冰提供了新思路。

向“服务式”监管转型,夯实效率提升软根基

运行效率提升的成果需要管理手段加以渗透固化,呼和浩特机场充分挖掘飞行区运管委职能,推动“铁腕”监管向“服务式”监管转型,把“分区运行”、“公路式管理”、“双轨”滑行、“慢车除冰”和“品质化”共享等经验所得通过“送分析”、“送培训”、“送陪考”的方式主动送上门,全面渗透至各级岗位。例如:定期发布违章风险提示,对高频高危风险点一对一培训,增设内场驾驶证“真人实操”考试,将运行风险关口前移,促使从业人员安全作风常态化在线,为运行效率提升争取充足的安全裕度和发展动力。

经测算,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效率提升项目实施后,航空器地面运行时间整体提升两分多钟,与航空器保障相关的人员、车辆、设备到位准时率较2019年提升2.6个百分点,由车辆、设备长时间行驶拖运引发的违章率突破“0”,旅客满意度提升0.1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均值,这是迈向品质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今后,呼和浩特机场将继续探索效率提升关键点,着眼于二号机坪的优化改造,为转场前的机场保障能力提升提供环境基础。

“资源尽用,规则实用,和谐共生,共治共享”是呼和浩特机场构建良性飞行区运行生态的目标和使命,由此孕育的多个效率优先理念可广泛适用于运输规模与保障资源矛盾突出的机场。未来,呼和浩特机场将持续发扬开拓者和引航人的品质,争创“中国效率,和谐机坪”的行业品牌。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