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北疆新实践|我们的产品有“身份”了!

叮叮叮……9月24日上午,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清脆的小锤敲击声回荡在匠辛皮具工作室里,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皮雕项目传承人杨莉蔡正左手持錾,右手拿锤雕刻着一幅抽象皮雕画。

工作室的展台上陈列着各种正在制作中的皮雕作品,有马鞍形状的汽车挂饰、带着精美錾刻工艺的皮面笔记本和钥匙扣,还有一幅幅带有浓郁民族元素、栩栩如生的皮雕画。这里的每件作品都是杨莉蔡的原创,凝结着他对皮雕这门技艺的热爱。

9月24日,匠辛皮具工作室的皮雕艺人正在錾刻皮具。

“每个人的原创作品都有很强的风格化特征,这也是手工皮雕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根源。”杨莉蔡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坚持原创、将传统皮雕手工艺发扬光大的心路历程。

杨莉蔡是一名达斡尔族皮雕匠人,自2004起向年长的达斡尔族老人学习皮雕的基本技巧,学成后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创业过程中,他将传统的皮雕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起来,逐渐打出了市场知名度,但同时他发现,自己的作品经常被人仿制。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作品被复刻出现在别人家的橱窗,却没有办法维权,杨莉蔡感到十分痛心。

2016年,为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约集中集聚发展效应,鄂温克族自治旗按照“一园区多基地”的创业孵化思路,打造了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入园企业多为版权资源富集的单位。园区也聚拢了一批创造力强的艺术家和工匠,各类工作室成为传统技艺创业者们传承、创新的摇篮,也为版权资源的挖掘、开发、转化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俯瞰视角。

为加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工作,鄂温克族自治旗先后设立了5个版权服务分站,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就是其中之一。园区也出台配套政策,免费帮这里的艺术家和工匠申请作品版权保护,让他们可以放心搞创作、制作产品,传承他们倾注了多年心血的技艺。

“我们的产品有‘身份’了!”有了版权保护政策的支持,杨莉蔡心里很踏实,优质的原创手工艺品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 “现在旅游很热,我的工作室为多个旅游点设计、制作文创产品,单单是这个‘我在呼伦贝尔很想你’钥匙扣就卖出4万多个。”

在杨莉蔡看来,园区的这项政策不仅为企业节约了费用,还让他们的产品多了一层保护,为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为保护自己的原创作品,他有意识地对一批有创意、符合版权登记条件的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

太阳姑娘工作室经营者红玉向游客讲解太阳姑娘的传说。

版权保护为非遗技艺带来创新活力,注入发展动力。在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内的太阳姑娘工作室,一对来自成都的情侣买下了多个太阳花挂饰和配饰,准备回去送给亲人朋友。“有了版权保护,我们的品牌意识更强了,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到全国各地,也不怕被人仿冒。现在我们正在扩大产能,培训周边村镇嘎查里的妇女们为我们制作太阳花,这样不仅能传承技艺,还能让她们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室经营者红玉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