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匠人匠心|以刀为笔 琢骨生花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工匠精神,时代气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他们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是国家建设的先行者,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逐梦者!

央广网内蒙古频道特推出《匠人匠心》系列报道。用镜头记录和弘扬内蒙古各行各业基层一线人员孜孜以求、锐意创新、推动行业进步的工匠精神。

央广网锡林郭勒9月24日消息 工作台前,屑沫飘溅,乌云毕力格神情专注,手中的刻刀在动物骨骼上熟练游走。随着原材料被一点点凿去,刀下的作品也越来越清晰。

乌云毕力格正在雕刻(央广网发 镶黄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多年的从艺历程中,乌云毕力格潜心钻研,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精心雕刻独具特色的骨雕作品,推动骨雕工艺传承与发展。

精湛的木雕技艺,源于在刻苦钻研中逐步坚实技艺。乌云毕力格1978年出生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新宝拉格镇巴彦查干嘎查,因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传统骨雕,经过数十年刻苦钻研,他潜心于传统骨雕的研发,餐桌上废弃的牛羊骨头、收集到的造型奇特的动物骨骼在乌云毕力格的手中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乌云毕力格传作的骨雕工艺品(央广网发 镶黄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守护历史文脉、传承非遗之美,乌云毕力格于2005年创办了镶黄旗牧马人手艺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他的店里有300余种传统艺术作品,古朴典雅的胡琴、花纹繁复的笔筒、风格迥异的骏马……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无不凝聚着乌云毕力格的匠人之心。“蒙古族骨雕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产生的古老技艺,一件骨雕作品的完成需要数十道工序,从选料、开料、刮骨、画样、雕刻、打磨,再到上色等等,骨雕不仅可以放在家里当摆设品,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的用处。”乌云毕力格告诉记者。

秉承初心,传承技艺。乌云毕力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肩上承担着一份责任。他不断尝试创新骨雕技艺手法,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元素,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这项传统艺术。乌云毕力格还培养十几名学生,不遗余力传授技艺,希望可以从自己的手中将骨雕技艺传承发展下去。

乌云毕力格的工作室(央广网发 镶黄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细微之处,匠心如斯。乌云毕力格的专注与坚守,铸就了他精湛的技艺。乌云毕力格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锡林郭勒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民间骨雕代表性传承人、蒙古族骨雕传习所等称号,他的作品也相继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推介活动产品创意金奖、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华北东北赛区产品创意金奖等。

监制:朱日岭

策划:田凤元

记者:田凤元 李春雪(见习记者)


[责任编辑: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