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婆婆的“慢教育”

我的婆婆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她年少时家穷,没上过几年学,也不懂多少大道理,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称得上是我的老师。

婆婆教育孩子主打一个“慢”字。这个“慢”,不是要孩子慢速拖拉,而是跟孩子相处时把节奏放慢,是从容不迫、深耕细作式的那种“慢”。

女儿上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家长们帮孩子录制介绍自己小书屋的视频,我事先准备好了稿子让女儿背,女儿可能是紧张,总是背错。录制时,我为了追求效果的完美,还苛刻地要求女儿就是出现一丁点小错儿,也要重录。就这样反反复复了好几次,我们都没录成功。

我眉头紧皱,发起火来:“就这么简单几句话,你都背不好!”女儿瞬间变得灰心丧气起来,还越背越差。

这时,婆婆走了过来,轻声细语地摸着女儿的头说:“晴晴,背了这么久,肯定口渴了,过来喝点水吧!”女儿撇着小嘴出去了。接着,婆婆耐心地说:“奶奶刚才听你背得很好,来,我们一段一段地背,你只要把每一段的意思差不多说下来,就很棒啦!”

什么?“差不多说下来”?我一听婆婆这么说,又着起急来。这可是我精心准备的稿子,一个字都不能错!

婆婆和女儿开始有说有笑地背稿子。当女儿说得不好时,婆婆就轻描淡写地纠正、提醒;说得好时,婆婆就不遗余力地赞赏。没想到这样一来,女儿出错的次数竟慢慢变少了。让我惊喜的是,女儿不但能“差不多说下来”稿子里的内容,还创造性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女儿又恢复了信心,录制任务也顺利完成了。我不禁感叹婆婆的“慢教育”的确深入孩子的内心,还让孩子开出了智慧的小花。

事后,婆婆跟我说:“孩子小,别拿她跟大人比,咱们要耐心一点,慢一点,让她自己悟出道理。”婆婆的话,让我想起一位作家说过:“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女儿小的时候,觉得弟弟的出生夺去了大人的爱,所以脾气特别犟。有一次,姐弟俩正看电视,姐姐要去上厕所,就霸道地按下暂停键,谁也不许看,弟弟一看电视停了下来,大哭。我刚想说女儿,婆婆接过话,心平气和地说:“晴晴,电视是我们大家的,谁都可以看,你不愿错过节目,要跟弟弟好好商量才行……”

类似的事,不知发生过多少次,类似的话,婆婆说过多少次也已经数不清了,但女儿如今小小年纪就知道体恤别人我倒是全看在眼里。婆婆说:“孩子不懂事,咱们别跟她急,跟她讲道理,一遍一遍地讲,有些道理,她小时不懂,大了自然会懂的。”我不得不感叹婆婆“慢教育”的眼光长远,教育孩子是个“慢功夫”,不能简单粗暴、急功近利。

最近被一个短视频暖到了,视频讲的是一个女孩不小心摔坏了小提琴后全家人的反应。爸爸帮忙修,女儿趴在妈妈怀里不住地道歉,妈妈搂着女儿温柔地安慰。弟弟抢先说赞助姐姐20元买小提琴,爷爷说赞助两千,并趁机教育弟弟以后东西要轻拿轻放。全家人对话间满是欢声笑语,却处处充满教育的智慧。

俯下身子,放慢节奏,放缓语气,原谅孩子在成长中犯下的小错误,这种“慢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啊!跟着婆婆学会的这个道理,让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受益无穷。(张晓景)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