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第25期)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工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全区农村牧区移风易俗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各地充分挖掘本地移风易俗好的经验和做法,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结合文明创建,聚焦移风易俗,突出成风化俗,着眼于乡镇苏木、嘎查村生产生活实际,从小切口、多视角、多层面入手,既阐述背景成因、又展示具体举措,既分析工作成效、又解读推广理由,全面反映出基层一线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实践,具有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

农村物业费“众筹+补贴”机制

夯实村庄“面子、里子、底子”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镇长胜店村移风易俗案例

一、基本情况

准格尔旗沙圪堵镇长胜店村位于沙圪堵镇北部纳林川上游,距离镇区25公里,全村面积64平方公里,辖12个农业合作社。全村户籍人口775户1666人,常住人口231户433人,共有正式党员39名。全村土地平整,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2019年,准格尔旗沙圪堵镇长胜店村先行先试,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深化农村物业体制改革,创新物业管理举措,构建了“乡土味”农村物业管理新模式,推出了农村物业费“众筹+补贴”新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长胜店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物业费“众筹+补贴”一对一帮扶举措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农村物业管理“网格+农户”新模式。长胜店村根据当地地域条件、社会环境、人口规模等情况,以社为单位合理划分农村网格,设置网格长、网格员、监督员各一名,网格长由村社干部等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由群众推选公道正派、具有带动性的人担任,监督员由村“两委”和监委选派。按照“权属归谁、由谁负责”的原则,网格员、监督带头与村民签订“三包”协议,保证每户庭院、每亩土地以及每块公共区域都有专人负责,形成了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和监委包社、网格长具体负责、网格员和监督员督促检查、农户“三包”整治,人人都是“保洁员”、户户都有“责任田”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格局,为农村物业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二)推行农村物业管理“众筹+补贴”新机制。为确保农村物业费公平合理,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实行农村物业费“众筹+补贴”新机制,制定出了按社、按户、兼顾特殊人群的众筹收费模式,拓宽了经费运行保障渠道。在村内原有5万元环境卫生整治费用的基础上,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村民切身利益挂钩,村民每户缴纳100元环境卫生整治众筹费,政府再按照1:1的补贴标准每户补贴100元。其中,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享受政府困难补贴户及70周岁以上高龄群体免收此项费用。

文明团结超市工作人员给村民兑换商品

(三)创建农村物业管理“红黑榜+积分榜”新机制。依据村民“三包”协议,细化考核内容,将网格内人居环境卫生量化成可具体抓落实的“单元格”,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使模糊的工作明细化、明细的工作流程化、流程的工作标准化。建立“积分榜”奖励机制,考核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网格员和监督员对网格内的农户每周督促检查一次,包社乡镇干部、网格长、网格员、监督员对网格内的农户每月督促检查一次,各社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方式激励农户参与农村物业管理,依据检查结果按月兑现奖励。

三、主要成效

长胜店村通过实行农村物业费“众筹+补贴”机制,充分调动了农牧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居环境提升为小切口,切实把移风易俗从“任务命令”转化为“激励引导”,村民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人居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长胜店模式”也被推广覆盖到了全镇33个村社区,已形成了户与户比、村与村比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成为了调研考察和学习交流的热门地。

沙圪堵镇对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进行表彰

四、推广理由

一是创新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扮靓“面子”。在每户村民门口统一设置垃圾箱,由村集体雇佣的保洁人员定时将村民倒出的垃圾拉运至转运站后,由乡镇统一清运至农村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或农村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处统一处理,通过上述措施,确保村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形成了户清扫(分类)、村收集、乡运输、旗处理工作模式。

二是依法公开透明,做细“里子”。长胜店村按照村民代表大会确定的收费标准,由村级负责向农户收缴费用后,政府在每社封顶补贴5000元的标准上,对各村按照实缴金额实行1:1匹配补贴。村里收费时,出具盖有村民委员会公章的收据,将缴纳的农村物业费按时汇入村账户中,由财政所办理相关财务入账手续,确保收费合法有序、公开有据,这些费用最终将用于公共区域的管理维修和文明团结超市积分兑换物品的购买,激励农户持续不断参与到农村物业管理中来。

三是创建了“红黑榜”考评机制,夯实“底子”。依据考核得分将评比结果分为好、中、差三类。村里每半年进行一次村民小组评比,选出优秀小组2个,并优先为他们落实3至5万元的公益项目,如修建公路、安装水泵、管道等,营造出户与户比、网格与网格比、小组与小组比的良好氛围。对于部分环境整治不力、考核多次不合格的村民小组,村内对其进行口头批评教育、发放告知书,并在本村、社的红黑灰榜上进行公示。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