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歌声里的内蒙古,你记得多少?

内蒙古,被誉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

巍巍华夏,浩浩汤汤的音乐长河,自远古而来,润彻千秋。内蒙古的歌就是这一长河中的独特而美妙的一部分。

歌声里的内蒙古,你记得多少?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制作推出4集《北疆放歌》专题片,于8月31日至9月3日在内蒙古卫视、内蒙古文体娱乐频道播出,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同步发布,受到极大关注。

专题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敕勒歌》到《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从《草原晨曲》到《站在草原望北京》,艺术地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水乳交融、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历史,在艺术与审美的现实题材叙事中,呈现了内蒙古的感恩之情、凝聚之力、奋斗之志、发展之势。

01、唱出了交流交往交融的生动历史。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以独特的创造和艺术手法,生动简洁地描述了北朝时期活动在阴山脚下人们的经济生活。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敕勒歌》受到了中原汉魏诗风明朗豪迈的影响,又融入了北方地区质朴宏大的格调,同时受到南朝声律句法的影响,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历史见证。

内蒙古有着极为广泛的民歌基础,各类民歌交相辉映,成为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的亮丽风景。这首1600多年前北朝民歌流传至今,不仅描绘出了北疆草原的壮美风情,也展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聚丝成线始坚韧,溪流汇海方长流。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中华文化这条奔涌不息的大江大河,由每一条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如《诗经》是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总汇,《楚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记录或整理的少数民族仪式歌、民歌,元曲的繁荣有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空白。

这些文化瑰宝无一不是在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下形成的,无一不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和中华文明象征。

站在历史高处俯瞰,中华文明的洪流从远古奔涌而来。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血脉早已汇聚成整个中华民族久久传唱的“同一首歌”。

02、唱出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情怀。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诞生于1952年,词曲作者美丽其格。在兴安盟乌兰毛都草原秀美壮阔的熏陶下,歌曲旋律宽广舒展,犹如一股清泉流入人们心田,它的抒情性和对草原的描绘使无数人产生了向往之心,70多年来被广泛传唱,已经成为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和广泛传唱,除了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外,也表达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蓬勃向上的生活状态,和对幸福生活的共同向往。正如歌中所唱:“这里的人们爱和平,更热爱家乡。”

歌曲反映的是生活,流淌的是历史,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大青山游击队、骑兵支队到内蒙古各骑兵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保家卫国的战火洗礼中,各族人民捐款、捐物、捐献战马、送子参战的事迹不断涌现,很多年轻人牵着自己的马、拿着自己的枪,来参加自己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从星火燎原到共御外敌,从解放战争到全面胜利,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内蒙古自治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也充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找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03、唱出了团结奋进的时代旋律。

“为了草原钢花怒放,我们将飞回包钢”“我们将成为钢铁工人,把青春献给包钢”……

《草原晨曲》反映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一段历史佳话,既唱出了人们的心声,也唱出了时代的强音。

一部包钢的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团结奋进史。

当时包钢建设场地还是一片荒滩,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但在“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感召下,从中央和华北局等党政机关抽调的管理干部、鞍钢技术骨干、大专院校的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8万多创业者风餐露宿、手拉肩扛,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正是这批人,铸就了包钢的精神内核:守望相助、甘于奉献、敢于创新、自强不息。

1959年9月26日,包钢一号高炉流出第一炉铁水,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从此,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结束。

当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剪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祝包钢出铁》。

从生产出第一炉铁水,到如今产业规模跃升至年产1650万吨,包钢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书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奋斗赞歌。

时隔半个世纪,我们再听《草原晨曲》,依然会感受到歌中的欢快场景和火热激情。

回首过往,从“三千孤儿入内蒙”,到“最好牧场为航天”,再到“齐心协力建包钢”,这些历史佳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04、唱出了美好甜蜜的幸福生活。

“瓦蓝蓝的天上飞雄鹰,我在高岗晀望北京。侧耳倾听母亲的声音,放眼欲穿崇山峻岭。”

《站在草原望北京》,以大气明快的歌词加上舒展又富于激情的曲调,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更表达出了北疆儿女团结一心、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

这首歌在2014年入选中宣部“中国梦”优秀歌曲,2019年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百首优秀歌曲,歌曲一经传唱,便以歌颂祖国、歌唱家乡、赞美民族团结的鲜明、真挚的心声激起了全社会的共鸣。

在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内蒙古各族人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边疆安宁、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亮丽风景。

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5921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7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0%,主要社会保障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项项发展成果,折射出党和国家对内蒙古发展的有力支持,饱含着内蒙古各族儿女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辛勤耕耘和奋斗精神。

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102周年华诞来临之际,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来到内蒙古大学,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做好两件大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为题,为广大师生讲授思政课。

站在草原望北京,饮水思源念党恩。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闯出新路来,对我们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大事,一件是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另一件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05、辽远的天边,天籁般的歌声穿空而来。

如清风,如朗朗月光,如山涧清澈的泉流,如草尖上跳跃的丝丝缕缕的阳光。

一首歌曲一片深情。时光的黑胶片珍存了多少生命之歌,就坦露了多少钻石般的记忆。

从《敕勒歌》到《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从《草原晨曲》到《站在草原望北京》,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从古至今,传唱着许许多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颂民族团结的歌曲。

在岁月沉淀中,这些经典歌曲成为外界了解内蒙古的“窗口”,也成为树立内蒙古形象的“符号”,更成为内蒙古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见证。

如今,这歌声愈发响亮,这歌声充分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族人民团结奋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心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400多万北疆儿女正在努力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好模范自治区,着力打造好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凝聚起闯新路、进中游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