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多家央媒聚焦内蒙古 点赞荒漠化防治“库布其模式”“中国方案”

“科技引领治沙,荒漠造福人类”

8月25日至27日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成功举办

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

300多位专家学者

相聚库布其沙漠七星湖畔

世界的目光汇聚于此

多家央媒也纷纷聚焦库布其

↓↓↓

《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8月26日 04版)

经过多年治理,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达到53%,其输入黄河的泥沙也减少八成。>>>【查看原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8月28日 04 版)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揭牌并启动首批落地项目。>>>【查看原文】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7日 02版)

为期两天的论坛,将围绕“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沙尘暴防治与科学治沙”“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新·转让·共享——用知识和技术促进生态修复”4个主题论坛展开讨论,通过分享交流全球荒漠化防治技术和模式的最新成果,推进科技创新助力荒漠化防治。>>>【查看原文】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地处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的怀抱里。新中国成立时,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经过数十载艰苦治理,如今的库布其沙漠有三分之一面积披上绿装,成为享誉国际的中国绿色名片。>>>【查看原文】

《经济日报》(2023年08月28日  03 版)

站在内蒙古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高地望去,众多沙丘如岛屿般拱卫着无数水泊,赤麻鸭等水鸟在蒲草间出没。“黄河杭锦旗段每年都要经历流凌封冻和开河。”杭锦旗水利局副局长樊文彪指着“沿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地图讲解,“为缓解防凌防汛压力和生态水资源短缺难题,杭锦旗首次将黄河凌水成功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查看原文】

《科技日报》(2023年08月27日 02版)

苍穹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峰绿谷生态区,由5600株沙地柏种下的“绿色中国梦”5个大字耀眼醒目,仿佛在诉说着库布其的传奇故事。

30多年前,库布其沙漠风沙滚滚、赤地千里、不见飞鸟、树木罕见。库布其人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30多年后,1.41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有三分之一披上了“绿装”。科技部对近20年来沙漠变化进行了遥感分析,证明了库布其沙漠约1/3的面积已经得到了绿化,核心治理区域的植被覆盖面已达到了65%,较10年前增长了30%以上。>>>【查看原文】

《科技日报》(2023年08月28日 01版)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8月25日—27日,主题为“以科技引领治沙,让荒漠造福人类”的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举行。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双减少’。中国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防沙治沙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查看原文】

为期三天的

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落下帷幕

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技术

又一次赢得了国际赞誉

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

从人沙博弈到人沙和谐

一代代内蒙古人

在浩瀚的沙海、亘古的荒凉里

创造出改天换地的奇迹

为全球荒漠化防治

提供了“中国方案”

贡献着“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