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浙江路径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周年。8月24日,浙江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科技特派员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示范引领,为浙江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倡导和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在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指导下,浙江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担负起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和创新推动者、示范者的重任。20年来的实践证明,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成就、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经验也是极为宝贵的。

为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树立浙江样板

2003年初,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根据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印发《关于向欠发达乡镇派遣科技特派员的通知》,启动了科技扶贫工程。与此同时,成立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从事管理工作,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扶持政策,下拨项目经费,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作出了战略布局,提供了组织保证和人才、经费等保障。此后,还相继发布《关于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试行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推动科技服务、科技创业,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优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设计和运行方式。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服务空间不断拓宽,工作内涵不断延伸,运行方式不断丰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推广成效尤其显著,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典范。

从科技特派员工作内容看,不断拓展服务对象、服务目标、服务重点。浙江率先围绕脱贫攻坚,向欠发达乡镇派遣科技特派员。此后,全面推动科技服务、科技创业行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科技服务网络。进入新时代,创新工作思路,形成“1333”工作体系,即聚焦“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构建“个人、团队和法人科技特派员”3支队伍,完善“1人+1乡、1团+1业、1家+1县”3种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方式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服务区域从山区26县向全省域、服务领域从农业向全产业”3个转变。全省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3.9万人次,在推动脱贫攻坚、产业振兴、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科技兴农的关键作用。

从科技特派员工作方式看,实行精准选派、精准服务、精准改革的方略。精准选派确保科技特派员队伍质量水准,确保高层次专家服务基层渠道畅通。浙江在县级收集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科技特派员“需求库”,在省级依据科技特派员需求构建“专家库”。供需双方通过精选优选互选,实现“需求库”和“专家库”有效对接,高级职称人员达70%以上。精准服务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个人科技特派员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团队科技特派员注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主导产业,法人科技特派员重点围绕产业链提供一体化科技服务。精准改革全方位推进制度完善。如通过科技特派员数字化平台,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迭代升级,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益。

为健全科技特派员机制探索浙江经验

浙江在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过程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派出单位全力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出色,基层干部群众高度认同。根本原因在于全面创新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形成一整套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联动机制,发挥政府推动、科技特派员和高校院所、各类企业、农村工作队伍整体互动优势,推动入驻乡镇科技服务组织建设。科技特派员在党组织领导下,与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以高校院所为依托,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以农民技术员等乡土人才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与科技副乡镇长、农村工作指导员等下派干部队伍合作,壮大基层科技力量,发挥产业经济的引导、服务和带动作用,共同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比如,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团队在乐清市联合当地企业,推广铁皮石斛技术,种植面积从30亩发展到1.5万亩,年产值达30亿元,打造了百亿级特色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科技特派员积极对接现代农业企业,与浙江广胜药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浙产三叶青大健康产业联合研发中心”。浙江三叶青通过仿野生生态种植技术和低温超微粉碎技术,年产值达32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

二是健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强科技特派员项目建设。浙江鼓励科技特派员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有较强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鼓励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成果作价入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农民专业户、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经营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投入和回报机制,实现科技特派员的自身价值,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如在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农民发展栀子花等中药材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了“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来下姜”的山水田园新景观。2022年,下姜村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656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818元。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出台科技特派员扶持和奖励政策,强化物质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对科技富民强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等重大项目优先支持;对乡镇科技特派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农民培训、示范推广、下乡补贴、人身保险等,消除科技特派员后顾之忧;对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实施给予优惠,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明确规定科技特派员下派期间行政关系、职务、待遇等保持不变,工资、奖金、福利从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此外,省委、省政府每五年总结表彰、每两年通报表扬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和集体,广泛宣传科技特派员模范事迹和奉献精神,营造了有利于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的舆论氛围。

四是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制度规范和运行模式,扩大并稳定科技特派员队伍。一方面,根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和农民实际需求,设置科技推广项目,通过双向选择选派有工作经验、能够指导农民发展产业、能为乡镇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人员,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同时根据学科分类、技术专长、科研方向,精选刚退休或将要退休且本人自愿的高级科技人员、拟提拔使用的科技干部、未经基层锻炼的后备干部和需要到基层锻炼的年轻中层干部等担任科技特派员,鼓励支持连选连派,允许跨县域、跨乡镇开展科技服务。另一方面,根据工作实际完善管理方式。注重驻地对科技特派员的考核管理,分类别分层次制定项目实施、服务指导等量化考评体系。同时抓住派出单位对科技特派员的考核管理,在职权利核定、干部交流、提拔使用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创业。

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提供浙江智慧

回顾总结浙江科技特派员创新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科技特派员为振兴乡村、实现共富作出了重大贡献。20年来,浙江科技特派员累计实施科技项目9515项,引进新品种19013个、推广新技术19658项,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101.5万次,推动农民增收63.53亿元、企业增效45.1亿元。科技特派员重点服务的山区26县,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7元,较2015年增长85.1%,彰显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和本质特点,也凸显了浙江实践的鲜明特色。

就其本质来说,科技特派员制度核心是科技,前提是“特”,关键是“派”。科技特派员聚焦科技推动产业经济,找到了科技融入产业、高质量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形成了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体现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的核心价值。科技特派员有技术和管理特长,有奉献精神和创业热情,享受特殊政策,拥有特殊资源,带着特定项目,和农民、企业形成特定的合作机制与利益关系。各级政府作为重要推手,用科学的领导方式推动制度创新,显示了科技特派员的神奇效应。一个“特”,一个“派”,体现了科技特派员的功能作用和政府的积极有为。

就其特点来看,浙江把政府推动、市场驱动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场引导、科技领跑、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高效机制,这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活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最鲜明的特色;浙江把政策先行和政策创新、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融为一体,实行优惠政策、激励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结合,既为科技特派员行动提供有利条件,也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浙江把科技推广的公益性和效益性融为一体,推动科技推广服务与科技创新创业结合,促进科技与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打破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门间的瓶颈和壁垒;浙江把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各类人才融为一体,推动人才“高位嫁接”与“基层服务”结合、广泛吸引人才与大力培训人才结合,抓住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根本在人”的特性,造就了一支高素质、多功能、可持续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以上这些浙江特色为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提供了浙江智慧、浙江方案,也为中国特色农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体系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参考借鉴。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