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聚焦库布其|关注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8月的库布其,绿意盎然,七星湖畔,花香阵阵。

8月26日下午,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首个主旨论坛——荒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论坛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蒙古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10家单位的中外专家学者,围绕如何防治荒漠化、沙产业发展、“三北”防护林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发展沙地中药材促进西部生态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当前,沙漠占据整个地球陆地面积1/3,威胁着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的人口生存和发展。但实践证明,荒漠并不是生命的禁区,它可以有效的治理,也能够转化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发言。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冯起在发言中表示,自1984年钱学森先生提出沙产业这个概念,我国一直在探索沙产业发展,促进沙区经济发展。我国西部地区有良好的沙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已经形成了沙漠旅游、沙区新能源、沙区经济作物种植和沙区畜牧业等产业。

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发言。

沙产业中,中草药的种植,既能治理生态环境,又能产生经济价值,是沙区人民实现绿富同兴的“法宝”。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认为,沙地药材是荒漠化地区生态的重要组成,发展沙地重要种植是实现可持续治理沙漠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肉苁蓉为例,他建议通过建立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推广荒漠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及其寄主高产稳产技术,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产值,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防沙治沙标兵雷加强发言。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依靠科技创新破解荒漠化防治和绿色发展难题的同时,也帮助其他国家进行荒漠化防治。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防沙治沙标兵雷加强分享了中国为蒙古国、咸海和非洲地区荒漠化防治提供的相关经验和做法。他说,我们为其他国家提供的成熟治沙方案让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摆脱了沙害侵蚀的状态,让更多国家认可了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方案”。

荒漠可以是荒芜的,也可以是生机盎然的。主旨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畅所欲言,分享着他们努力扼住“地球之癌”的经验和做法。有专家指出,治沙永远没有完成时,只有久久为功,才能更好地巩固成果,实现人沙和谐。

策划:李霞

监制:孙一帆 胡芳

统筹:刘春 王玉琢

记者:帅政

图片:王晓博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