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治理沙漠这件事,我们已经开了两个脑洞

“不服高人有罪”。这是说评书的单田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年,两弹元勋钱学森在内蒙古额济纳河边玩儿原子弹的时候,业余考察周边沙漠,发现这里并不是“不毛之地”,而是有着许多生命力极强的动植物,于是便开了发展沙产业、草业的脑洞,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科学用沙”“经营沙漠”“创造上千亿产值”的新奇想法。

之所以说钱老的想法新奇,是因为他没有和别人一样把沙漠看作累赘,当作“废物”,而是语出惊人地告诉人们:沙漠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可以经营并能产出效益的资源。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于是我们看到了梭梭苁蓉相伴而生,看到了沙柳沙棘防风固沙,顺便还能加工成纸浆和饮品,还看到了把大棚农业和节水农业紧密结合,看到了用现代技术控制的滴灌、渗灌、微灌以及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苦干实干加巧干,把逼到家门、耕地边缘的沙漠慢慢送走、推远。

据说,内蒙古近10年来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累计防沙治沙1.38亿亩。1.38亿亩有多大?接近于1.5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

2017年,王传福在央视《开讲了》的节目里讲过这样一个数字:

如果中国1%的沙漠能建有太阳能光伏板,那就可以解决全国13亿人的用电问题。

与之相呼应,最近几年,内蒙古沙漠里出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太阳能面板和高低错落的风机群,把通过卫星看到这种场景的老外们惊得目瞪口呆:what !你们就是要靠这个实现碳中和吗?

2022年,国家发改委宣布:在西北的沙漠戈壁上建设大型的风电光伏基地,总计装机容量4.5亿千瓦,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装机容量的总和!

2022年12月28日,由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能源集团建设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内蒙古的库布其沙漠开建,计划投资超过800亿元,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

于是,我们在治理沙漠这个大的战略下又开了这样一个令人兴奋了脑洞:在沙漠戈壁上建立风电光伏基地。

它的基本逻辑是这样:

光伏太阳板其实也像一排排遮阳棚,避免了阳光直射,降低了地表温度和水分蒸发。而定期冲洗光伏板表面的水,又为下方的植物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因此,光伏电站的建立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还间接完成了治沙任务,可谓一举三得。

如今,光伏+种植、光伏+畜牧、光伏+旅游等经济模式在西北戈壁滩上已经遍地开花。

与仅仅依靠种植业防沙治沙的思路比起来,大型工业集团进军沙漠发展新型能源,无疑是在钱老治沙理论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号召要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我觉得,创造奇迹需要很多要素,其中不能缺的一个就是集思广益开脑洞,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唯如此,我们才能走在创造奇迹的道路上。

编辑:张莉

初审:魏佩

终审:李中锋

[责任编辑:刘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