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姑代母”悉心抚养侄女十年如一日

· 个人简介 ·

马方,女,1967年出生,民治桥村2社村民,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家庭并不富裕,却富有一颗朴实而充满爱的心灵,十几年来,不计回报,将孤苦无依的侄女视若己出,养大成人。

当年幼的侄女失去父爱母爱的时候,她撑起厚实的臂膀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在侄女在外地读书为学费发愁时,她尽其所有,筹集学费;她用内心的善良,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她让广博的亲情变成爱的接力。“人们都说,母爱如山,姑姑,请允许我发自肺腑地叫您一声妈妈。父母不在后,是您用母亲的‘港湾’,将我揽入怀中,抚养、呵护。如今皱纹爬上您脸庞。我才发现,我用所有的青春,都难以回报您老的付出。”这是一封普通的书信。本来是写给姑姑的信,却充满了对母亲的爱。姑姑怎么就当了妈?这就要说到团结镇民治桥村2队一个特殊大家庭了。

·事迹主体·

一、一声托付  十年付出

马舒博出生在一个不平常的家庭,她的妈妈是智力障碍患者,不具备抚育子女的能力,所以,在马舒博降临人世以来,马方女士经常到马舒博家照料其生活起居,往返于两地,不辞辛劳。马舒博的父亲是一位农民,然而家里人多地少,智力障碍的妻子,需要上学的女儿、年迈生病的父母,都是他肩上的重担,务农挣得钱根本不能维持生计,只能向外借钱。马舒博就在这样贫寒的家庭长到了10岁,然而命运没有眷顾这个贫苦却努力生活的家庭。

014年夏天,正值农忙,马舒博的父亲不幸发生车祸,离开了人世,这个家庭一夕之间失去了顶梁柱,破碎不堪,唯一可以支撑这个家庭的人走了,马舒博的妈妈也被其姥姥接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家里只剩下了幼小的马舒博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命运不肯放过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2015年奶奶走了,2016年爷爷也因为心脏病去世了,临终前将年幼的马舒博托付给马方。这个破碎的家庭只剩年仅10岁的马舒博,小小的她就好像被关进了个黑暗的屋子里,哪里都透不进光来。

二、坚定信心  用爱守护

亲兄弟离世那种切肤之痛让马方感到内心悲痛,但是“孩子才这么小,爸妈就都不在了,我不管谁会管?”马方把家里唯一的一间空房收拾了一下,再加了一张床,翻出放在橱子里的新被褥铺好,将侄女接到了自己家里,一家四口住到了一起。“孩子们,从今天开始,这里就是我们共同的家。”马方拥着侄女,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这两个已经奔四的中年人身上。在她看来,照顾侄女是自己的本分和责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平常。

马方女士将孤苦无依的侄女接到了家里,拿着爱的钥匙,打开了那间黑暗的屋子,给马舒博的人生带来了光亮。马方和其丈夫都是普通的农民,育有一子,同时还赡养着两个老人,生活条件也很是拮据,但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抚养马舒博的责任。即使马舒博并非自己亲生,马方待她却如亲生女儿一般,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她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在当时,很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限制只能将孩子送到农村的学校读书,其学习条件与氛围的落后不言而喻,马方为了让侄女得到更好的教育,顶着极大的经济压力将马舒博送到了城镇的学校里,衣食住行也样样不落。生病时的照顾、取得好成绩时的夸奖、失意时的鼓励、犯错时的训诫……这些如同亲生母亲般温暖的、没有隔阂的爱,重新给了马舒博一个温暖的家。

马方一家生活一直不宽裕,家中只是种了40多亩地。为了赡养公婆,抚养儿子,再加上侄女,生活的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肩上。可就是这么一个承诺,马方夫妻俩当起了侄女的“爸爸、妈妈”。原本不易的三口之家不仅多了一份碗筷,更是多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辛劳。马方种地也真是“拼了命”了,庄稼丰收卖了多少钱记不清了,为孩子们花多少钱也记不清了,但永远也忘不掉:每天早出晚归、风雨无阻,下地干活实在累得腰直不起来了、脚挪不动地儿了,就一点一点跪爬在地里锄草、间苗……回到家里,除了照看一下挂念的侄女,累得连饭都不想吃。因为长期的劳累和生活饮食的不规律,马方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和腰椎突出症,天天吃药、扎针。

邻村的亲戚也想收养这个孩子,但是马方不同意,她说自己再困难,也要给侄女的一口饭吃。马方的丈夫也很支持她的决定,“不用商量也得我们来养活,大不了别人吃好我们吃孬。”看着侄女渐渐走出父母失去的阴影,活蹦乱跳地围绕膝下,他们夫妻俩果断取消了再生二胎的计划,决心要把侄女视如己出、抚养长大。

三、视如己出  幸福前行

“姑姑,这是我送给您的礼物,您辛苦了!”近日,马方干完农活回家,一见面,马舒博将她画的一幅画送给马方,收到画的那一刻,马方的眼眶再次湿润了。马舒博从小母亲智力残疾,父亲又遭遇车祸,没有享受过亲生母亲的关爱,马方对他特别费心。原来,侄女有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为此,马方给予她更多的“母爱”。

人们都说一碗水端不平,在马方家里更是如此。马方不只是把侄女视如己出,每当自家孩子和侄女发生吵闹,马方责备的都是自己家孩子。“有好几次训过儿子,儿子觉得心里委屈,就一个人锁在自己屋里生闷气,我都记得。”平时侄女缺什么了,马方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上,哪怕自家孩子没买,也不能忘了侄女。侄女小时候体弱多病,半夜起床抱去医院是常事,家里养的鸡鸭生了蛋,马方都会攒起来,单独煮给侄女吃。每逢过年,家里再难,马方都会给孩子们买好新衣服,这样一晃就是10年。

在马方夫妇的言传身教下,马舒博也越来越开朗,每当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情,总会主动和马方分享。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主动帮姑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上也不用操心,很用功,2017年被评为自治区美德少年。“姑姑,将来我长大了,我给您买好吃的买漂亮的衣服。”姑姑的好,年幼的马舒博时刻记在心里。

侄女渐渐懂事以后,感激姑姑、姑父的养育之恩,侄女不想再叫“姑姑姑父”了,想改口称马方夫妇俩为“爸爸妈妈”,却遭到马方的“一口否决”,“你们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我永远是你们的姑姑,照顾你们也是应当的。”马方听到孩子真情流露的告白,尽管心中感动不已,她却不忍让早逝的弟弟名下无儿无女,不赞成把侄女的户口拔到自己户下。

四年前,马方一家被镇里评为了美丽人家,这大概是对马方一家人相互扶持的最好认可。她学问不高,但人格高尚;她身型瘦小,但心胸宽广;她默默无闻,但美誉流传……她用平凡而朴实的善行,感染并造福着身边的每个人。她用“小我”书写“大爱”,成为团结镇乃至全旗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