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专业做到极致 工作干成精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⑤

8月1日一大早,记者见到巴彦淖尔市水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义强时,他刚刚检查完防汛值班回到办公室。“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利事业服务中心24小时值班,上传下达,责任重大,不能懈怠。”张义强说。

2021年张义强由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书记、所长调任水利事业服务中心书记、主任。回忆起过往从事了30年的工作经历,张义强的话语中满是对水利事业的热爱。

1992年,张义强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水资源专业本科毕业后,到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管理局沙壕渠试验站工作。能在这样的特大灌区从事水利科研工作,对学水利的张义强来说,可谓如鱼得水。他立志要把所学到的知识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2004年,经过12年的锻炼,张义强由一名意气风发、初出茅庐的年轻大学生,提拔为沙壕渠试验站的“一把手”。他面对的是一个缺项目、缺资金、缺人手的基层水利科研试验站。跑项目,谈合作,带团队,做研究,读学位,写论文……他天天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

只为“能成”想办法、不为“不行”找理由。随着项目增多,科研观测任务成倍增加,重要的环节,张义强都亲力亲为,白天风吹日晒观测试验,晚上挑灯夜战分析结果总结经验。最紧张的时候,吃住在站里,带领技术骨干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在4年时间里,这个不足50人的基层水利科研试验站,争取并完成自治区、盟市及合作科研项目11项,约占该站成立50年承担科研项目的一半。

由于工作扎实、业绩突出,2008年11月,张义强被提拔为巴彦淖尔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兼所长。任职期间,张义强挖掘内部潜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改善科研基础条件,积极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渠道、多领域争取科研项目。从2008年至2021年,水科所争取并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争取到科研资金2000余万元,多项成果获奖。

通过项目带动,水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条件持续改善。有了“家底”,怎么发展壮大成了张义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人才团队建设是科研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扩大基础层、夯实中间层、提高顶端层”的人才团队建设思路,让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汇聚。水利科学研究所重点打造节水灌溉、盐碱地改良、资源环境、化验检测、水处理技术研发应用5支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项目,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奖项。

目前,研究所技术骨干近40人。其中“巴彦淖尔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团队”在2013年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评定为“草原英才工程——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农村牧区劣质水处理设备研发团队”获巴彦淖尔市“河套英才——创新人才团队”称号。人才团队中已有1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突贡专家”荣誉称号,9人获得市级“青年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14人被认定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

工作之余,张义强在2013年取得农业水土环境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27篇,获区内外优秀论文奖20余次,出版20万字专著《灌区量水实用手册》已成为灌区基层工作人员常用书籍。他主持研发的“降除饮用水中氟和砷污染物的单户型净水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推广应用,解决2000多户牧民安全饮水问题。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采访中,虽寥寥数语,但却不难想象,成就的背后,饱含着对水利科研事业的热爱和痴迷,更有数不尽的努力和付出。水利科研事业也回报了张义强耀眼的荣誉:2013年他被自治区授予“草原英才”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2018年被自治区水利厅授予“优秀水利科技工作者”。(记者  宋爽)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