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实践有力量 | 沙地歼灭战,胜势何以成?

多伦县百万亩樟子松造林工程大河口项目区。(摄影:左鸿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提出,“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歼灭战”的提出,意味着两大沙地的治理进入了决战时刻、具备了打赢之力、形成了必胜之势。

大好形势,成于久久为功。从1978年“三北”工程启动,到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一代代内蒙古治沙造林人,为了生存,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家园,与风沙鏖战,与天地奋斗,在北疆大地写下壮美的绿色诗行。新征程、再出发,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值得好好回顾。

绿进沙退,人定胜天

站在赤峰市敖汉旗的“制高点”大黑山,放眼绵亘跌宕的山峦,全是令人震撼的碧绿、草绿、葱绿、油绿、墨绿、黛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的敖汉旗,70年前还是一片自然植被不足10%的茫茫荒漠,如今已是拥有“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球生态环境500佳”“中国天然氧吧”等桂冠的生态大旗。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的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努古斯台项目区,目之所及天蓝树翠,湿润的沙土下,草木根须细密结实。摄影家华维光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同一时节、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摄的两张对比照——当年枯木黄沙,如今草木葱茏。“如果没有照片对比,很难相信这是同一个地方。”华维光感慨道。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从2013年到2022年,全区累计完成营造林1.27亿亩、种草2.89亿亩、防沙治沙1.25亿亩,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双减少,沙尘暴天数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这些数据,反映的是一处处沙窝子的绿色蝶变,也与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密不可分。

20世纪70年代,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通辽市奈曼旗开始大规模土地沙化治理。当地编纂的一部《奈曼治沙人风采》,收集了近20位治沙人的治荒、治沙故事。74岁的赵信老人,用了近40年时间,让2000亩沙地的植被覆盖率超过95%;“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之一的席根小,从承包村里的1000多亩沙地起步,带动全嘎查的100多户人家投身治沙种树;不甘穷困的宝秀兰夫妇,立下“宁肯种树累死,不叫沙子欺负死”的誓言,用近30年时间自己栽植并带领乡亲们造林近7万亩……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完美逆袭,靠的是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是苦干实干的不懈奋斗。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绿色始终是最珍贵的底色,生态始终是最鲜明的价值。

创新机制,科学防治

黄柳、樟子松、野山杏漫山遍野,40多万棵树组成的绿色海洋,这是全国治沙模范、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新民村村民马云平苦干十几年攒下的“家业”。

2000年,国家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马云平既是工程的建设者,也是政策的受益者。“那时候刚好县里有政策,可以免费承包无立木林地,我就承包了3700亩荒山和沙丘。”他回忆道。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和紧密型承包,把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交给林木所有者,将造林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40多年来,内蒙古依托“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发起了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全社会参与的治沙人民战争,摸索出先造林后补贴、专业队造林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除了一批批战风斗沙的能人和企业,作为“国家队”的规模化林场,也是构筑绿色长城不可或缺的力量。

登上位于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正蓝旗分场内的乌和尔沁敖包山,山风裹挟着负氧离子灌入鼻腔,远眺北方,绿的尽头连接着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

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是我国3个新建规模化林场试点之一,下设的克什克腾旗、多伦县和正蓝旗3个分场,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5年累计造林176.08万亩,在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筑起了一道“挡沙墙”。

沙里生金,固本强基

沙地综合治理的主体目标是生态效益,但也离不开经济效益的支撑。在敖汉旗,面积16万亩的沙棘林,不仅有效防风固沙、减缓土地沙化,也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

“年轻时,我走村串户一筐一筐地收沙棘、收杏仁,一晃就二十多年了。”2003年,敖汉人胥申创建了沙漠之花饮料品牌,如今,企业发展到年销售沙棘汁、杏仁露5000万瓶,销售收入1.5亿元。

近年来,沙漠之花在长胜镇建设2200亩沙棘产业园,不仅吸纳周边农牧民长期就业,还联合农户成立了沙棘种植采收专业合作社。在金厂沟梁镇四六地村,沙漠之花百万株沙棘种植计划已经铺开,将生态、产业、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科尔沁沙地,有种叫“塞外红”的小苹果顽强茁壮地生长着。这是一种通辽市自主选育的沙地抗旱小苹果,又叫锦绣海棠、鸡心果,目前全市种植推广面积达30万亩,丰产期亩效益超万元。

“鸡心果已经成为我们嘎查的主导产业,每亩果园每年纯增收4000多元,果园建起来,不仅美了环境,也实实在在富了百姓。”奈曼旗明仁苏木博勒梯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学坤说。

“生态树”变成“摇钱树”、“生态建设”嬗变“生态产业”,内蒙古坚持治沙惠民,已形成以特色经济林、林木种苗、药材、灌木原料、沙漠生态旅游、光伏治沙等产业为主的多层次产业发展模式。

历经几十年、几代人坚持不懈的治理,好生态正馈赠沙区人民以好生活,绿水青山换得了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写下最美注脚。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