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央媒聚焦内蒙古•人民日报客户端】感受“三少民族”非遗的魅力

2023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内蒙古频道》刊发了《北疆行丨感受“三少民族”非遗的魅力》一文,文章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生活着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三少民族”。独特的地理生存环境,造就了“三少民族”的独特文化,而其非遗就是这独特文化的生动展现,散发出耀眼而迷人的光芒。

报道全文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境内生活着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三少民族”。独特的地理生存环境,造就了“三少民族”的独特文化,而其非遗就是这独特文化的生动展现,散发出耀眼而迷人的光芒。

盛夏七月,从呼伦贝尔市区乘车7个多小时,笔者来到了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吴玲芝的工作室,她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兽皮衣制作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内摆满了她自己做的兽皮衣、狍角帽。几个狍角帽摆放在一起憨态可掬,仿佛几只狍子在邀你玩耍,颇有些趣味……

吴玲芝工作室 摄影:赵文琦

“以前的狩猎民族,必须都会用兽皮做帽子和衣服。母亲做衣服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在旁边看着、打个下手,慢慢就记住了。”现年62岁的吴玲芝讲述,过去鄂伦春族世代游猎于大小兴安岭,受生活方式的影响,鄂伦春族人有用兽皮制作服饰的传统。狍子头做帽子,鞋用狍腿皮一条一条拼接而成,整张皮子做衣服和手套。

自1996年禁猎以来,兽皮衣制作的非遗保护难度加大了。“首先是没有原材料,其次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兽皮文化,愿意学习兽皮制作技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吴玲芝说,传统兽皮衣需要选材料、刮皮子、上染料,染料有时还需要去山上采。“我现在只有一个狍角帽的半成品用于表演和非遗展览。狍皮做的衣服也只保留了几件。”兽皮衣在上世纪用狍子皮,狍子在2000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后,他们用叫做鹿皮绒的这种特制布料而予以替代,“主要是传授技艺,用鹿皮绒也不用刮皮子、选材料,做起来比之前省了许多工。”

为传承民族传统技艺,吴玲芝开办工作室免费教授年轻人学习兽皮衣及狍角帽制作技艺。纯手工的技艺需要年复一年的练习才能掌握。吴玲芝说,她现在就是教学生们制作的工艺,现门下有两个徒弟,他们现都已学习了好多年。“现在,我还在找更多的接班人。一门手艺的传承,需要传承人有一定量上的优势,人太少,就会面临失传的危险。”她说,我的手艺是上一代传的,不是我一个人的,需要代代相传下去。

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我们见到了达斡尔族的一位剪纸达人苏梅。她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剪纸,有的穿着民族服饰、有的戴着狍角帽、有的头饰上亮晶晶的,很像“芭比娃娃”。 她自我介绍道,她出生于1967年,从6岁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剪纸艺术和哈尼卡制作,不知不觉已经30年了。苏梅说,哈尼卡剪纸蕴含着达斡尔族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精神内涵,也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

五颜六色的哈尼卡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宣传部供图

苏梅告诉我们,哈尼卡一般就地取材,“原材料可以采用各类纸张,彩色宣纸、硫酸纸、各种包装纸等,一般10到15厘米高,用剪纸的方式剪出形状,粘贴成人形,再根据男女老幼,给它配上各种彩纸剪制出的长短衣袍、坎肩、马褂,在领口、大襟、下摆、袖口处配贴各色装饰花边。”苏梅在教授大家时一般会把耕种、打猎、捕鱼、采柳蒿芽、打曲棍球、荡秋千等当地日常生活体现在哈尼卡上。有些年轻人会把自己喜爱的动漫形象、小亮片、羽毛等装饰在哈尼卡上,脱离了传统的对称式哈尼卡造型……

现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哈尼卡非遗传承人已有30多人。“我们经常一起学习交流,有时候会进校园举办活动。”哈尼卡剪纸从小培养,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苏梅说,“小孩子们学东西很快,有的一两天就能剪出样子了。还是希望孩子们定要学会上一辈人传给我们的原汁原味的模样。”小朋友们都很欢迎苏梅老师,民族实验小学三年级的杨晓晨说,“苏梅老师每次就像变戏法,把看似无用的‘废料’变成了特别好看的装饰品。”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太阳花车挂、太阳花收纳盒、太阳花冰箱贴、太阳花发夹等各式各样的太阳花的制品琳琅满目,这些大都出自鄂温克族妇女伊拉嘎之手。伊拉嘎今年38岁,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容。她说,太阳花是鄂温克人民为了纪念一位叫做希温·乌娜吉的姑娘把阳光带给人间,用最好的皮毛和美丽的彩石做成太阳花,用来祈福人民和谐平安吉祥。

各式各样的太阳花 摄影:赵文琦

伊拉嘎在制作太阳花 摄影:赵文琦

“我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制作太阳花,太阳花是鄂温克族传统工艺品,希望太阳花能被让更多人知道和喜欢。”传统的太阳花,以磁珠、皮革等为材料制成。“年轻人好像更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那我是不是可以试试?”2015年,伊拉嘎尝试将其他饰品上取下的“亮晶晶”镶嵌到太阳花上,朋友圈好评不断,甚至有了一些订单。

“起初只是觉得好玩、好看,后来越学发现越感兴趣。”伊拉嘎说,太阳花不仅带给她乐趣,更给家人带来了幸运,受妈妈的影响,伊拉嘎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一心制作太阳花。她开始对太阳花的材料、样式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比如水晶、蜜蜡水晶、玛瑙等等这种新的元素成为太阳花的核心图案,环绕在四周的绒线颜色也可以是五彩缤纷的,有白色、黑色、红色……

伊拉嘎在业余时间免费给周边生活困难的群体和附近牧区的牧民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制作的太阳花越来越精致。之后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上个月凭着网络订单收入将近4000元。”残疾人娅娜说。能够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份事业当中是伊拉嘎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我希望太阳花能够作为一种民族品牌,走出鄂温克自治旗而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她以匠人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用指尖传递着非遗的魅力!

在呼伦贝尔,笔者还了解到,包括上述介绍的在内,目前,内蒙古“三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保护的项目共有13项。其后的日子里,又有幸见到了鄂温克族的模仿公鹿叫声的鹿哨、鄂伦春族的桦树皮船等,皆工艺精湛、特色独具,闪露出丰富的文化及艺术内涵。也只有到那时,笔者才真正从内心理解到了非遗的珍贵,因为那传承着文明的薪火!(赵文琦)

制作:魏佩

[责任编辑:刘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