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沙德格苏木:以“党建+”引领乡村旅游“新风尚”传奇的沙德格

“风吹过青草连绵,莫尼山矗立在眼前……”伴着额尔古纳乐队的深情演唱,莫尼山音乐那达慕在沙德格苏木正式拉开帷幕。持续5天的草原盛会,不仅有精彩的搏克、哈日靶和走马等传统比赛,更有额尔古纳、寻火者、蓝野、杭盖等群星集聚,点燃了沙德格苏木的激情夏日。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度的升温,沙德格苏木借机借势、借智借力,党的建设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各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旅游致富”的发展思路,打好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组合拳”,扎实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努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以“组织振兴”夯实“党建+旅游”发展定力。沙德格苏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思路,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旅游发展强大动力,夯实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定方向树“头雁”。针对全苏木“一中心四驿站”的发展思路,结合嘎查换届和届中分析,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的乡贤能人推选为“一肩挑”,进一步提升班子专业能力,破解了班子战斗力不强、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明路径强“群雁”。将乡村旅游相关知识技能纳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不断提升嘎查干部、党员旅游发展能力。全苏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积极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技能知识下乡、人居环境整治等示范活动,引导带动全苏木300余名党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拓思路育“雏雁”。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推行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海流斯太嘎查领办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穆纳之福”牧家乐专业合作社。先后2次组织嘎查“两委”干部、后备力量等赴乌拉特中旗、五原县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开拓视野、启发思维,提升乡村旅游创新能力。至今,辖区内牧民已自发成立7处体验式“牧家乐”,可容纳游客近200多人。

以“产业振兴”提升“党建+旅游”发展实力。立足自然禀赋,深挖文化内涵,沙德格苏木将畜牧养殖与美丽乡村、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努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草原画卷。阵地“活”起来。依托党史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招商引资回租68处闲置房屋,提档升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完善移民新村扶贫后续产业发展功能,增加乡村旅游承载能力和运营能力。配套声光电当时主题教育展馆和民俗文化展馆,在旅游观光的同时感悟时代变迁、接受党性教育,截至目前,市旗各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人数达2000人次左右。路线“美”起来。推动“家庭屠宰场、精品牛羊肉、特色马奶酒、牧家乐体验”等“微产业”发展,丰富“一中心四驿站”乡村旅游“游、乐、购”服务内容。串联呼和温都尔嘎查教育实践基地为主的红色文化教育区、毕克梯嘎查民族文化为主的民俗体验区、沙德格嘎查黄土窑为主的桦背风情区和海流斯太嘎查餐饮住宿为主的休闲康养区,形成连通包头、贯穿前旗的精品乡村“周末游”线路。品牌“树”起来。深化“牧文旅”创新发展,充分整合优化旅游资源,通过承办哈萨尔祭祀暨草原旅游文化节、“莫尼山音乐那达慕”等大型文娱活动,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激活本地乡村旅游内生动力,多维度丰富旗域旅游服务供给和文化内涵,形成全旗范围内区域品牌效应。

以“文化振兴”增强“党建+旅游”发展内力。以党建引领文化,以文化凝聚民心,立足打造乡村旅游最靓品牌,不断提升软实力,让文化滋养乡村兴旺底色。以文化人暖民心。以“党建+文化”融合,围绕“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联合旗乌兰牧骑开展惠民演出进嘎查、志愿服务下基层等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聚力促提升。充分发挥“乌拉特民歌传习所”和文化旅游志愿力量,不断充实毕克梯“小乐队”、海流斯太“合唱团”等民间艺术队伍力量,完善基层党建“文艺舞台”,集中展示沙德格苏木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繁荣发展文旅产业。以文兴业谋发展。大力推行“党建+”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沙德格嘎查)、第七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沙德格苏木)为立足点,在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体验上出实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牧文旅”产品,打造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擦亮沙德格苏木乡村旅游品牌。

党建引领聚合力,砥砺奋进新征程。乡村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沙德格苏木将带领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乘势升级,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努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让乡村旅游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