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瞭望丨老工业城市如何实现产业再造

◇内蒙古包头市在传统支柱行业钢铁之外,打造出第二个超千亿元产业。去年,包头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位次进步最快,今年5月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包头市能快速突破老工业城市转型困局,在争夺新能源装备制造高地的城市竞赛中成功突围,除了抢抓“双碳”机遇,关键在于把准行动实效性、招商精准性和发展可持续性

◇老工业城市自身产业转型,要规避风险抢前沿。在国家层面,应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避免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于长洪 张云龙 安路蒙

俯瞰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 贾荣摄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在“双碳”背景下,密集引进新能源头部企业,培育从硅料到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成为全国多晶硅和单晶硅产能最大的城市,在传统支柱行业钢铁之外,打造出第二个超千亿元产业。去年,包头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位次进步最快,今年5月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注意到,今年大批晶硅光伏产业项目集中投产,为避免国内硅料产能过剩,包头市重点发展硅料先进产能,推动光伏全产业链发展。

从草原钢城到世界硅都

包头昆都仑区的一条货运铁路两侧,并行着两大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一侧是包钢厂区,代表着昔日的辉煌;一侧是刚投产的协鑫颗粒硅项目,代表着新兴的希望,呈现着这座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写照。

作为国家曾经重点布局建设的工业城市,包头市进入新世纪后陷入转型困局,经济总量先后被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反超,掉出全国百强城市之列。如何转型重回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包头最急迫的发展问题。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成为新赛道,包头市风光资源富集、低价绿电充足、装备制造业完备、技术工人成熟,能同时满足光伏产业大量用电、靠近应用市场、产业配套齐全和用工需求等情况,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得天独厚。”包头市发改委主任刘永明说。

“能源革命和产业转型如何破题,既是包头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历史性机遇。”包头市委书记丁绣峰表示,包头市高起点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以赴发展绿色晶硅光伏产业,开启转型升级的新赛道。

从2016年第一家光伏企业落地包头,短短数年,包头已聚集了协鑫、通威、大全、新特、弘元、双良、晶澳、美科、阿特斯、东方日升等13家头部企业在内的40多家晶硅光伏企业,聚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及配套齐全的供应链,成为全国多晶硅和单晶硅产能最大的城市。

眼下,包头光伏产业正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一方面打通上游。硅产业发展的主要原料是工业硅,包头市正在加快工业硅项目布局,其中大全能源计划在包头市固阳县投资建设30万吨工业硅项目。

另一方面延伸下游。包头市各级政府主动招商引资,签约下游电池片、光伏组件项目,延长产业链,同时加紧布局、做大做强电子硅,引进发展有机硅,着力培育形成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和有机硅产业集群。

今年1~6月,包头已签约41个项目,涉及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领域。预计到2023年底,全市多晶硅、单晶硅产能均占全国的40%,2025年将分别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全球的45%。

包头市市长张锐说,包头正成为全国硅产业的重要定价地。接下来,包头还将建成全球重要的晶硅产业先进技术研发中心、认证中心、检测中心、推广中心,打造万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今年5月,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正式授予包头“世界绿色硅都”称号,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丁绣峰表示,包头市发展光伏产业有着“世界级”的产业规模、绿电支撑、协同配套体系和技术研发,有底气和实力建成“世界绿色硅都”。

开启产业再生期的包头实践

包头市能快速突破老工业城市转型困局,在争夺新能源装备制造高地的城市竞赛中成功突围,除了抢抓“双碳”机遇,关键在于把准行动实效性、招商精准性和发展可持续性。

一是行动快,环境优。新能源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包头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创造性打造“包你满意”“包你放心”城市品牌,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家满意为标准,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减环节、优服务,完善政策、资金、人才等配套支持,推动重大项目“当年签约建设、当年投产达效”。特别是自去年9月以来,包头举办多场政商恳谈早餐会,企业家与市领导环桌而坐,面对面解决实际难题,释放积极信号。

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组件,20GW、40GW、50GW……记者多次走访发现,包头各工地遍地开花,项目建设日新月异,企业追加投资、扩大产能。比如通威秉承“开局就是决战”理念,用一年时间投产一期项目,二期项目投产一个月后即达产达标达质;2022年6月30日,新特一期项目出炉第一炉产品,投产当年即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利税近30亿元;今年5月19日,中清光伏包头基地一期仅历时50天就投产,刷新了包头速度。

“落地包头,除了享受到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各级领导干部还走进企业现场解决问题,让我们增添了扎根包头的信心。”采访中,多位企业家表达了对包头营商环境和光伏产业迅速成势的肯定。

二是精准招商,集聚高质量产业生态。包头引进晶硅光伏产业没有采取“捡到篮里都是菜”的做法,而是从一开始就本着“既求全、又求强”的原则精准招商,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拆分研究、补链强链,绘制产业链图,精选头部企业,加大招引力度,基本做到产业链各环节都有头部企业。

同时,因势利导构建产业体系,纵向上延伸产业链条,横向上完善产业配套,形成高质量的产业生态。比如,做单晶拉棒的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原料,便产自对门的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坩埚、光伏支架等配套产品也同步投产……在包头,晶硅光伏企业“门对门”的情况并不少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产品就地消纳、配件当地采购。

“包头发展光伏产业不是简单的做产业承接,而是瞄准世界能源革命方向,挖掘光伏产业链中带动性强、发展后劲足的潜力赛道,抓住产业升级机遇进行系统化布局。”丁绣峰表示,目前包头已形成从工业硅到多晶硅、单晶硅,再到切片、电池片、组件的完整光伏产业链。今后,包头将继续抓好产业配套,不断提升光伏产业链的完整度和配套率。

三是向创新和绿色要发展。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郝锴说,光伏产业技术迭代迅速,原有主流技术装备基本5年就要更新换代。包头避开了前期试错,从一开始就高起点引进最新技术,像协鑫的FBR颗粒硅技术,弘元的金刚线切片技术,中清的N型电池技术等都领先国际,是包头硅产业的硬支撑。

同时,包头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争取双良、大全、弘元、新特等头部企业的研发中心陆续落户包头,国家光伏硅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加快建设……

作为能耗大户,硅产业的降耗问题事关长远发展。包头把绿色发展作为硅都建设的前提,借助内蒙古绿电富集、电价低的优势,优先保障晶硅光伏企业的绿电供应,到2025年全市晶硅光伏产业使用“绿电”比例将达到40%以上,为企业通过“碳足迹”认证进军国际光伏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以东方日升(包头)硅业有限公司为例,公司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每年大概需要用电60亿度,通过配套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年产32亿度绿电,相当于替换一半以上的火电。公司总经理敖云松说:“依托包头市得天独厚的风光优势,我们在减少‘碳足迹’方面走在同行前列。”

优化产业布局,规避重复建设

包头市晶硅光伏产业的崛起,本质上是西北老工业城市承接东南部光伏企业的地域转移。目前,包头市周边多个省份都在大量布局光伏项目,区域间招商竞争激烈,新能源投资有过热苗头。

多位受访企业家和干部建议,老工业城市自身产业转型,要规避风险抢前沿。在国家层面,应优化新能源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避免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一是加快光伏前沿技术研发。技术进步是推动晶硅光伏产业不断前行的主要动力,一旦技术路径选错或落后,或将面临淘汰。多位受访企业家建议,以包头为代表的光伏集聚地,要积极发挥硅产业创新技术示范田的作用,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加快异质结、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电池研发和示范进程,配套推进储能建设,降低度电成本和解决连续供电问题,不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二是避免地区间无序竞争,防止产能过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当前国内各环节扩产规模均出现量级水平的提升、“大手笔”投资不断涌现。记者调研发现,目前晶硅产能已有过剩苗头,硅价不断下降,“招商引资时的蓝海,投产后可能变红海”。

刘永明等呼吁,为避免国内光伏行业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减少无序竞争、过度竞争,可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现状,优化国内新能源产业布局。例如在四川、内蒙古包头等地重点打造一南一北两大光伏基地。

三是支持晶硅光伏企业“绿电”优先保障。欧盟碳关税落地后,国内光伏产业出口受到影响。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等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对企业建设光伏、风能电站可适当放宽条件,或鼓励绿电优先保障供给,提高硅产业清洁能源自给率。(《瞭望》2023年第30期 )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