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老百姓大病不出省,内蒙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

当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医药卫生行业的热门词汇。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分四批批复了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巴彦淖尔市)两个项目被纳入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目前已揭牌运营。内蒙古地域狭长,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有效推动本地区老百姓看重病不出省。那么,内蒙古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如何规划、怎样建设,才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同时能有效地提高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场罕见的高难度手术

6月29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手术室,记者见证了一台罕见的高难度手术,患者是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老人身患胃癌,腹部还长了一个巨大的腹膜后肉瘤,这在医学上是比较罕见的。

要同时对两个肿瘤进行根治性的切除,手术需要先把每一根血管都分离出来,然后分别进行结肠、肾脏和全胃的切除。手术切除器官的范围比较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医疗团队经过6个多小时的奋战,最终顺利完成了这场复杂的手术,手术中几乎没有出血。

吴剑挥(右二)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吴剑挥正在阅片

这场手术的主刀大夫名叫吴剑挥。2000年至2010年,吴剑挥在北京大学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最终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就职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腺肿瘤外科,担任主任医师12年,具有丰富的肝胆胰腺手术经验,是国内知名的肝胆胰腺外科医生。

2023年以来,吴剑挥跟随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常驻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从事门诊,查房,手术等工作,同时还要为本地的医生做专题学术培训。像吴剑挥这样,从2月14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挂牌以来,5个月间,陆续有50多位医护人员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来到内蒙古,帮助内蒙古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国家肿瘤医学中心主体单位之一,代表国家肿瘤医学领域较高水平。派出国家级高水平医院来帮扶共建,这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路径。对于输出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提高内蒙古区域内专科医生的诊疗水平,使他们迅速积累看疑难重症罕见病的经验,提高做高难度复杂手术的技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采取了双主任制的工作模式,原来医院的主任从事管理工作,而吴剑挥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担任起了腹部外科B区的学术主任,帮助院内相关专业医生提高学术水平。

除了为这位81岁的患者做高难度的手术,来到呼和浩特市一个多月的时间,吴剑挥做了20多场手术。这些手术中,既包括外科手术中比较困难的胰腺手术,也包括一些肝脏的切除手术,吴剑挥把手术经验和技巧,手把手地传授给内蒙古的医生。

破解辗转就医之难

今年6月,呼和浩特市民小梅(化名)在一家医院被高度怀疑患有甲状腺恶性肿瘤,这让一直对自己健康很自信的小梅慌了神。

为了进一步检查,像很多身患肿瘤的人一样,小梅开启了进京看病之旅。6月26日,几经波折,小梅挂到了北京市一家知名肿瘤专科医院的号,被诊断为甲状腺右下叶的早期恶性肿瘤,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使用甲状腺消融针进行消融。但这家知名医院并没有开展甲状腺消融针技术,要在这家医院继续治疗,小梅只能进行甲状腺的外科手术切除。如果切除甲状腺,40岁的小梅将失去甲状腺的所有功能。

正在踌躇间,小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的视频,得知了该医院有开展甲状腺消融针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梅回到呼和浩特市,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进行咨询,并于7月11日完成了手术前的穿刺诊断。

“以前,我一直认为,得了肿瘤只能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但是,在大城市看病,需要排很长的队、花费也不少,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是一种经济和精力的双重煎熬。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把北京专家送到我们身边,我花6元钱(医保统筹了24元)就在家门口看到了北京专家,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抽血检查和病理穿刺,对于我们肿瘤患者来说,真是很大的福祉。”小梅激动的告诉记者。

吴薇(左一)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吴薇是小梅的主管医生。她告诉记者:“我这次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想把我们的甲状腺消融技术带到内蒙古,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创伤比较小,只有一个针眼,术后恢复快,治疗过程中,病人也很舒适,甲状腺功能基本上可以保留。”

对于小梅这种早期的、位置比较好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医生可以在超声引导下,把消融针准确地扎到患病的位置,通过热量进行灭活。如果进行外科手术的话,小梅在术后需要长期服药。甲状腺消融针治疗以后,不会损伤周围的正常甲状腺,小梅的甲状腺功能可以完全保留下来,这对小梅来说减少了很大的麻烦。

吴薇告诉记者:“过去,我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很多患者都来自于内蒙古,排队等待、旅途劳顿对于患者来说很不舒服,我们能够把这些技术带到内蒙古,病人就不需要跑到北京,在呼和浩特当地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带来的技术治疗。对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来说,这项技术填补了科室的空白,让医院更好地为内蒙古人民服务。”

4+4规划布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京蒙间医学交流日趋频繁

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对群众看病就医有哪些好处?内蒙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怎么建?6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卫健委规划处处长张国斌告诉记者:“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扩容、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改革举措。对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张国斌表示,综合考虑我区地域狭长的特点、人口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群众跨省就医习惯和流向,以及学科发展需要、依托医院现有水平等因素,我区分东、中、西部,布局建设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龙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延展,带动辐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发展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巴彦淖尔市)两个项目已纳入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名单,都已揭牌运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蒙古医院(赤峰市)正在申报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针对外转率排名靠前的病种和群众日常就医需求,从综合类、肿瘤、心血管和中医等方面布局,分类分批建设。

按照自治区4+4的规划布局,建成区域医疗中心后,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家顶级医疗资源,能够快速补强自治区专科短板,完善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带动医疗技术创新提高,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另一方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能够大幅度降低自治区患者就医外转率,大幅度减少患者的间接就医成本,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按照第一批国家区域中心建设运营情况分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成运营后,在医保没有实现跨省结算的情况下,至少能够减少项目所在省约60%的患者外转。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第三批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第五批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尽快让自治区人民群众享受国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红利,提高群众就医服务满意度。”张国斌告诉记者。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王树天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