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拉鲁湿地鹬鸟欢

红脚鹬在拉鲁湿地上空盘旋(6月23日摄)。

夏季,进入繁殖期的红脚鹬在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鸣叫、翔舞。

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龙舟竞渡

6月22日,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湘江临资口水域,参加龙舟赛的队员接“龙头”下水。

端午小长假期间,人们进行龙舟竞渡和巡游活动,在运动快乐中体验传统民俗。

新华社发(郭立亮 摄)

乐享假期

6月24日清晨,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

端午小长假期间,人们以各种方式休闲娱乐,享受假日时光。

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出洞

6月28日,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盾构机出洞,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目前我国最长盾构高速公路隧道,标志着这一国家级创新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天空之镜”引客来

6月25日,游客在宣恩县锣圈岩村一处乡村民宿的“天空之镜”景点游玩。

盛夏时节,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锣圈岩村的一处乡村民宿,蓝天白云下的“天空之镜”美景如画,吸引游客打卡游玩。

新华社发(宋文摄)

物探放线工征战峭壁

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放线班组的工人在山间施工(6月20日摄)。

物探被形容为“给地球做CT”。物探工人通过实施模拟地震,采集地震波数据,帮助科研人员“看清”地下岩层结构,“听清”地层“脉搏跳动”,这是油气勘探的第一步。

检波器是采集地震波数据至关重要的终端。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科学性,检波器的点位经过物探科研人员严密设计。施工中,物探放线工人严格按着卫星定位轨迹,将检波器运送到相应点位,并将其埋进地下。

这是一项挑战性极强的工作。在山地物探项目中,物探放线工每趟都要背着重达三四十斤的检波器,一遍遍行走在山间。他们战高温、翻险坡、跨峭壁,凭借智慧和勇气,用踏实的劳动为国家油气战略作出贡献。

近日,记者来到我国西陲天山深处,记录东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170队数百名物探工人为国寻油找气的奋斗身影。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成功吊装

6月28日拍摄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现场(无人机照片)。

记者从中国三峡集团获悉,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6月28日在福建北部海域顺利完成吊装。这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等全产业链实现整体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一座桥 一辈子

6月20日,杨有光在桥上巡查。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米轨火车已在这条铁路上穿行百余年。在滇越铁路屏边县段,有一座标志性的“人字桥”,在悬崖峭壁间挺立百余年。

夏季达沃斯论坛:嘉宾交流沟通促合作

6月28日,与会者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交流。

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举行。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在交流沟通中促进合作,为全球经济共谋可持续发展之道。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一座桥 一辈子

烈日炎炎,皮肤黝黑的守桥人杨有光行走在“人字桥”上,他在此驻守已有30余年。现在,杨有光和妻子以及另外几名同事轮班坚守在守桥岗位上,守护着过往火车的通行安全。

穿上工作服,拿着手电筒,穿行在隧道和桥梁间,这是杨有光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内容。火车驶经“人字桥”前后,须从两个隧道穿过。为保障行车安全,杨有光不仅要检查桥面状况,还需要精准把握隧道内的情况。他要穿行在隧道内外,巡查大桥整体状况,沿着陡峭的阶梯走到桥下,察看零部件状况。火车驶来时,杨有光站在自己约3平米的值班室门口跨立候车,目视火车驶过“人字桥”,并将通过时间记录下来。

巡桥之余,杨有光在桥头的值班室内,整理工作日志、打扫卫生。在杨有光的宿舍楼里,几个大字非常醒目——“人在桥在 与桥共存”,这是他践行30多年的誓言。“我早已把‘人字桥’当做自己的家。”杨有光说。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鹤舞湿地生态美

这是6月28日在保护区拍摄的丹顶鹤。

夏日,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郁郁葱葱,丹顶鹤悠闲觅食,自在飞翔,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

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山东日照:聚焦“高”和“新”打造“3+1”现代产业体系

6月29日,在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照华仁药业质检车间,工作人员质检注射液。

山东省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高”和“新”积蓄发展新动能,通过营商环境优化、产业链招商、高端人才引智、产业链党建赋能等举措,凝心聚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3+1”产业发展体系。

目前,该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9家、省级瞪羚企业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6家。今年1-5月份,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日行三万步的高铁“补水人”

6月29日,温州保洁工区的工人对停靠温州南站的高铁列车进行上水卸污作业。

随着暑运临近,铁路杭州房建公寓段温州保洁工区的上水卸污工人们愈发忙碌起来。每当高铁停靠站台时,工人们拖着水管,在车厢下方穿梭作业,保障高铁列车的运行与旅客的出行体验。目前,温州保洁工区每天要对100余趟往来的高铁列车进行上水卸污作业,每趟作业都要沿着近500米的站台走一个来回,一天下来,工人们行走的步数超过三万步。

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陕西蓝田:特色职业教育拓展就业新渠道

6月25日,在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蓝田厨师学校,教师成晓强(左一)指导学生们练习翻勺。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是著名的“厨师之乡”。蓝田厨师久负盛名、规模庞大。全县现有6万余人从事餐饮行业,足迹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发挥蓝田厨师资源优势,培养更多厨师技能人才,蓝田县通过成立陕西省首家公办三年制烹饪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蓝田厨师学校,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的一专多能的新一代厨师,让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拓展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文化之夜绽放夏季达沃斯论坛

6月27日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文化之夜现场拍摄的文艺表演。

6月27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文化之夜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与会嘉宾伴随着文艺演出,品尝天津特色美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圆明园赏荷正当时

6月29日,游客在圆明园乘船赏荷。

6月29日,以“荷乐不为”为主题的圆明园第二十八届荷花节开幕。游客除沿岸观景外,还可乘船穿行于园内曲折的水道中,赏荷姿、观荷韵,体验“莲叶何田田”的美妙意境。荷花节期间,园内还有众多与荷有关的文创活动,整个荷花节将持续至8月31日。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