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热血青春逐强国之梦

2009年7月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完成了首次热调试,成功挤出外径700毫米、壁厚200毫米的无缝钢管,北重集团特钢事业部109车间的生产现场一片欢呼雀跃,这一成果的诞生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四大管道国产化奠定基础。

如今14年过去了,有一群年轻人——特钢事业部109车间挤压四班的组员们,依旧坚守在这里,运转着让兵工人引以为傲、引以为荣的“大国重器”——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传承、弘扬着360精神,继续为研制高质量国产高端材料而拼搏着奋斗着。

敢担当——

“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头干”

“作为新时代技能工人,我们要善于创新方法,解决操作加工中的实际困难,不光要提高效率,更要安全可靠。”武英男说。

武英男作为从班组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先后荣获公司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产党员,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区技术能手”、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通过多年的历练和成长,现已成为挤压作业区的班长。

“在进行某材质制坯和挤管时,由于材质特殊性,造成高压水除磷氧化皮极难除净。”

“不仅对坯料和挤压毛坯管的表面质量影响特别大,而且该材质的材料利用率特别低。”

一场关于保障加工质量的“诸葛会”上,班组成员正在激烈地讨论着。

每当遇到安全、质量、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武英男总会第一时间召集全员参与讨论,用“民主集中法”来解决难题。

时间就是效率。武英男迅速制定质量提升计划,安排时间节点,休息时间,他带头坚守岗位,攻坚克难。

“执行力就是讲思想转化为行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头干,以身作则。这样班组成员才能服你,听从你的安排。”

历经12天,挤压四班提出了“关于有效提高某材质钢锭和制坯表面除磷效果的建议”。从测数据、定方案、找材料到试验调试,改善钢锭和坯料的表面除磷效果,不仅达到了提高坯料和挤压毛坯管表面质量的效果,还进一步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据统计,2022年挤压四班提出合理化建议415条,创造创新成果2项,每年可节省费用超过200万元。

能吃苦——

“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产品都做成艺术品”

“刚工作的3年,基本没休息,特别拼。”热成型工高柄剑说,每月工作时长170小时,但他能达到300小时,为的是尽快将产品生产流程都摸清,把难活和关键工序都弄懂。

这种“两头看不到太阳”的工作强度,源自高柄剑的师傅——李翔。

“这一切还要感谢我的师傅。”高柄剑回忆刚进厂的日子,“师傅早来,我也早来。每天和师傅在一起就是学着干、比着干。”

高柄剑说,师傅工作起来很忘我,总是站在机床边不停忙碌,一干就是一整天,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无论技术上,还是道德品行等方面,他都是年轻工人的榜样。

“在任务最关键时期,我们每天夜以继日工作。遇到紧急任务时,经常加班到半夜甚至后半夜,有时太晚了就住在厂里。”克服疲惫是个难题,班组成员们想出不少办法——喝浓茶、涂清凉油、用冷毛巾等。

任何好的团队都是经过磨练、配合形成的,就像是齿轮间的相互啮合配合到最佳状态,速度和性能才能发挥出来。

大家共同投身到争创质量优胜班组的活动中,面对在挤压过程中存在的壁厚差大、短尺、孔扁等质量问题,本着精益求精的思想从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找问题想办法。

在生产的每道工序,全部设定责任人,设备操作者在接班后第一时间进行设备检查维护,出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认真把关。

大家在攻坚克难中强化责任意识,经他们手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勇创新——

“千锤百炼,传承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在现场站定,经过吴旭磊一番操作,一支火红的钢坯缓缓从挤压机里冒出头来。8分钟后,一支长达8米,直径526毫米的P92无缝钢管挤压完成。

吴旭磊说:“精密的加工过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艺后才能实现。”

在很多人看来,挤压工岗位枯燥乏味,但在吴旭磊眼中,他的工作充满了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

“千锤百炼,传承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吴旭磊说。

他带领班组成员独创了一套“吴旭磊”挤压工作法,通过规范挤压作业动作,利用待温时间对设备进行维护、细化工艺路线等方法,不但提高了挤压班产支数,同时降低了因设备维修而造成的等待时间,不断将挤压生产线带入到了稳产的快车道当中。

为了缩短挤压生产时间,彻底解决挤压压余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大家在工作现场进行探讨、总结经验,优化了挤压作业流程,将挤压压余处理点由翻转台转移到150MN制坯机与360MN挤压机中间的冲剪器平台,将挤压时间由原先的36分钟缩短至33分钟。打破了原有挤压流程不变的惯性思维,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每年节约挤压成本上百万元。

经过岁月的磨练和经验的积累,挤压四班在车间四个挤压班组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公认的“尖刀班”。(杨燕玲)

[责任编辑:郭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