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将艺术风景留在乡亲们的“家门口” “逐梦乡村”构筑各民族群众交流交融“大平台”

夏日的阳光洒在兴安大地,一片温馨,一派祥和。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农牧民文艺汇演活动正在精彩上演。

和着音乐的节拍,跳着欢快的舞步,来自音德尔、阿尔本格勒、巴达尔胡等3个乡镇的100余名文艺爱好者在“逐梦乡村”的舞台上共同演绎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和谐乐章。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兴安盟这片红色沃土上,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41个民族的同胞们共同生活着。近年来,兴安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于2022年3月创新开展了“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活动。截至目前,706场活动在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让参与其中的7.9万余名群众进一步构筑了共有精神家园。

“自从有了这支广场舞蹈队,我们村的姐妹们天天聚在一起。一起学习动作,一起交流经验,每天就盼着晚饭后大家相聚的这段时间,更期待在舞台上和其他舞蹈队一决高下。”突泉县太平乡五星村村民张桂英满怀期待地说。

在“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上,农牧民群众同唱一首歌、合奏一支曲,动听的音符构成华丽的舞台,乡村舞台成为连接各族农牧民群众的纽带与桥梁,各族农牧民群众亲如一家。

“李村主任,我这个舞蹈动作做得标准吗?”在突泉县太平乡曙光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身着鲜艳的舞蹈服,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李德戈景的指导下欢快起舞。过去,他在聚光灯下舞蹈,大家都叫他“李老师”,如今,他又有了个新称谓“李村主任”。

自2022年自治区文联和兴安盟委宣传部统筹区盟旗三级文化文艺资源,开展了“文化村主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以来,104名“讲政治、懂理论、爱基层、能担当、乐奉献”的“文化村主任”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乡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将艺术风景留在了乡亲们的“家门口”,让“藏在深闺”的乡土文化发酵蒸腾。

乌兰图雅、齐峰、呼斯楞、李德戈景、天骏等知名文艺工作者以“文化村主任”的身份与各嘎查村结对子,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村主任”经常深入嘎查村开展“中华文化大家学”“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服务活动,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推动乡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爱好文艺的农牧民享受到了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让加入活动的农牧民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在这些“文化头雁”的带领下,农牧民群众自发成立嘎查村演出队伍800余支,掀起了在基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炫民族风。

中午阳光正暖,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帽子广场热闹非凡。

“啥是乡村振兴,就是让我们的乡村环境美、村民富、日子好,让咱们农村更兴旺。大家伙儿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乌兰浩特市“益·身边人”宣讲员韩宝贵在“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活动演出间隙,用接地气的语言把党的政策传递出来,赢得村民连连喝彩。

如今,“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活动已不仅是一项简单的文艺类活动,更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农村牧区的重要抓手。在“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上,除了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政策宣讲,农牧民群众还将党的方针政策编入好来宝、三句半、快板书、乌力格尔等节目当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潜移默化地开展宣传。

今年3月初,兴安盟委宣传部还开展了创作“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活动主题歌舞、评选出“我最喜爱的节目”、举行兴安盟首届农牧民广场舞秧歌大赛等活动。其中,“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兴安盟农牧民文艺活动主题歌曲征集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61首,访问量高达59万人次,收获29万张投票,最终评选出“入围奖”作品9个,“优秀奖”作品1个。

人心归聚情相依。在曾先后两次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荣誉称号的兴安盟,一个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和传承的舞台,一个全面展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舞台,一个让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舞台,已成为助推兴安盟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记者  高敏娜  通讯员  秀秀)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