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马兰花开草原上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

当你站在地头,走进牛棚,坐上炕头,拉住满是老茧的手,听他们红着眼圈讲战胜贫困的故事时,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中国普通农牧民焕发出的吃苦耐劳、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平凡的生命力量。脱贫攻坚战为他们而打、依靠他们而打,他们是这场攻坚战的平凡英雄。

——题记

科尔沁草原在中国的东北部绵亘400多公里。在她6万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怀抱,各族儿女为美好生活奋斗着。代力吉镇后四井子嘎查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在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488个行政村中,名不见经传。从万里高空看,这个位于乌力吉木仁河北畔占地55167亩的嘎查,是在东经122°52′20″、北纬44°14′18″的一个小格。据地方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一位富户在此地挖了四眼井,人畜共用,立了窝堡。成屯后,就此取名四井子屯。1947年因前屯改名前四井子,本屯更名为后四井子。

百年来,这个蒙古族农牧民聚居的嘎查不断壮大,但贫困如影相随。嘎查的老人说,后四井子曾经是远近有名的“好女不嫁、媒婆不跑”的“赖村”。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嘎查时,全嘎查151户、554人口中贫困发生率高达74%。2019年随着最后9户贫困户脱贫,嘎查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顺利退出贫困嘎查村序列,就此告别了百年相随的绝对贫困。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后四井子嘎查展现在科尔沁草原上。这一年,内蒙古自治区3694个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贫困嘎查村序列。

我与后四井子嘎查结缘于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年4月自治区党委任命我为派驻科左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长、旗委副书记,3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总队的同志们行车10万多公里,跑遍了全旗488个行政嘎查村。由于后四井子是深度贫困嘎查,驻旗不久,我们就到嘎查调研督导扶贫工作。之后,由于总队临时党支部与嘎查党支部结对共建,在数十次进村入户共同解难题谋发展中,我和嘎查的干部、群众建立了友情,见证了他们在战胜贫困中的奋斗与拼搏。2020年科左中旗顺利退出国贫旗序列,在马兰花盛开的6月,在即将结束扶贫工作时,我再次走进这个科尔沁草原深处的美丽嘎查,再次用心用情感受脱贫攻坚战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后四井子嘎查东边的这一片马兰草原,老人们叫做花马草原。一丛丛绿油油的马兰草围着一块块白花花的盐碱化草地(当地人叫做“碱巴拉”)。走进草原深处,你会惊奇地看到,有的被马兰草围护着的“碱巴拉”中,长起了绿茸茸的小羊草。 每次看到马兰花,总会想到那首脍炙人口的儿歌,“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而马兰花不怕的何止是风雨。作为优良的水土保持、放牧、观赏、药用植物,她耐高温、耐干旱、耐水涝、耐寒冷、耐盐碱、耐贫瘠、耐践踏、抗病虫鼠害。这一切源于她发达的多年生根系。马兰花的根可以深入土下1米多,越是干旱恶劣的环境越把根扎得深、扎得牢。

马兰花开一年又一年。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农牧民群众与贫困抗争着。后四井子嘎查每一个普通农牧民的脱贫故事不同,但他们身上战胜贫困的奋斗精神是一样的。正是这样的精神汇聚起来推动着科尔沁草原上每一个贫困嘎查村告别了百年相随的贫困。正如这草原上的马兰花涵养着的无数条涓涓细流,汇聚乌力吉木仁河,合流西辽河,奔腾入渤海。

…………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

路,是乡村通向外面世界和未来的桥梁。

从科左中旗政府所在地保康镇出发,沿着30多公里的柏油路往北,一路林荫,穿过视野尽头的一个个绿树拱门,到达代力吉镇政府所在地敖日布告嘎查。穿过敖日布告嘎查,车一西行,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下,是平坦的农田和辽阔的草原。一根根白色的发电风车矗立在马兰花丛中。恰逢雨后清晨,不时闻到空气中雨露滋润后的玉米苗和小草的舒展味道。再沿一条水泥道,西行10公里,穿行过一片马兰花盛开的草原,便到达后四井子嘎查。

在嘎查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整洁的办公室里,大家谈起后四井子的变化,异口同声地说,路是第一变化。旗人大副主任娜仁高娃说:“以前的后四井子,是土路土墙土房,无规划无街道无绿化无亮化。现在是土路变水泥路、土房变瓦房、土墙变砖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科左中旗实行旗级领导“抓线联乡包村扶户”责任制,她连续9年包联深度贫困的代力吉镇,对镇属20个嘎查的情况了然于胸。

嘎查支部书记、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的支书陈七斤拿来了嘎查这几年修路清单:

2015年修通嘎查内第一个十字水泥路(当年敖力布告嘎查至后四井子嘎查1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修通);2016年嘎查东西8道街、南北2条巷修通,水泥路四通八达;2019年嘎查西460米延长路修完,联通了最后6户庭院。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总投资450万元、总长度9888米,9横2纵连接到每一户人家门口的嘎查水泥路网全部完成。

这份投资单是科左中旗乡村道路建设的小缩影。2014年到2019年间,全旗累计投入22.9亿元,完成村村通水泥路1287.7公里、街巷硬化水泥路2928.5公里。107个贫困嘎查村通畅率达100%。

对于后四井子嘎查151户人家来说,这万米水泥路网,不仅是脱贫致富路,更是生命之路、通向美好生活之路。

66岁的原苏木文化站站长苏朝格图,退休后,看到后四井子嘎查越变越好,便从镇上搬回家乡住。他回忆说:“1974年9月,那时我是后四井子大队会计。沈阳部队拉练,卡车队路过村子,车子打了涡,咋也推不出去。我们组织村民用几辆牛车才拉出来。代号首长为了感谢老百姓,组织战士们填平了大坑,在屯西修了一条沙石路。这是后四第一条公路。”

后四井子嘎查的土是盐碱土,一下雨,半个多月渗不下去,土路成泥路,土坑变泥坑。这种泥又粘又滑,走快了,人摔个泥跤;走慢了,鞋子粘在泥坑里。后四人大都有走着走着就弯腰在泥坑里摸鞋拽鞋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到2017年前,小四轮拖拉机是嘎查里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常在泥里走,后四井子的小四轮拖拉机轴承换得勤。至于车涡在泥里、坏在半路时有发生,甚至有翻车伤人的事故发生。金福生是脑子活套的人,农闲时间开着自家小轿车接送乡亲们办事。他说:“2015年嘎查的十字路修通了,和镇里的路连上了,但好车进不来嘎查。2016年,我哥孩子考上大学,来祝贺的亲戚坐车到村口,我们再用小四轮一车车往家拉。现在,车进院,家门口就坐车。”

路不好,外边的人不愿意来;嘎查的人出去难。开春买农资难,秋后卖粮难。小病靠赤脚医生治,大病靠命抗。

75岁的嘎查原支书李绍全回忆说,1974年他岳父得了脑血栓,昏迷不醒。他套了2头驴车,急忙往镇里走,准备坐火车上通辽治。结果到敖力布告车站,不到8里地,走了1个多小时,等到了车站,人也凉了。

听完老书记的话,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董武感慨地讲到:“这路,真是我们的生命路呀。今年7月,五保户王白乙拉把肾膜摔坏了。我开车送他去保康,40多公里,仅仅40分钟,他就躺在旗蒙医院的病床上治疗了。便捷的公路加上医院开设的绿色通道,治疗一点都没耽搁。”陈七斤点着头说:“今年正月初五,贫困户金满仓脑出血,3个小时,我们就送到了长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现在恢复得挺好。”

路修好了,后四井子的人气一年年旺起来。粮贩子、牛贩子、菜贩子来了,农资拉到地头卖,玉米上门来收。2019年嘎查第一种粮大户李英说,单单路好了,玉米每斤就能多卖一、二分钱。

便捷的交通,越来越好的环境,吸引外来的投资人关注科尔沁草原腹地这个美丽嘎查。从呼和浩特市来的投资商,投资数百万元建设集保健药浴、绿色餐饮、休闲疗养为一体的康养综合体。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强)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