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探寻内蒙古“宝藏”文化和自然遗产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请随新华网一起走进辽阔内蒙古

探寻深藏在草原深处的

内蒙古“宝藏”文化和自然遗产

元上都遗址2012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2021年7月21日拍摄的元上都遗址。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目前

内蒙古阴山岩刻、万里茶道

辽上京和祖陵、红山遗址群

4处遗址

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口。

辽上京遗址、元上都遗址、辽陵及奉陵邑

居延遗址、辽中京遗址、二道井子遗址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7处遗址

列入全国大遗址名单

辽上京遗址、 萨拉乌苏遗址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3处遗址

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兴隆洼遗址。

元上都、辽上京、兴隆洼

3处遗址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辽耶律羽之墓、集宁路古城遗址

等十项考古发掘

先后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阿尔寨石窟壁画——居士画像。

2020年发现的裕民文化

将内蒙古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上限

推进到距今8400—9000年

阿尔寨石窟顶部遗存的发掘

开启了内蒙古石窟寺考古新纪元

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

2022年

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

吉呼郎图墓群、武川县坝顶遗址

辽上京皇城西南部建筑遗址、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

六处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为探寻北疆文明

实证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依据

武川县坝顶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 类型丰富 分布广泛

截至“十三五”

累计投入各类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3.86亿元

重点实施了文物保护工程550余项

高效完成考古调查539项 考古勘探235项

考古发掘50余项 区域评估62项

实现全区文物巡查无人机全覆盖

草原边境地区

“马背文物保护队” “驼峰文物保护队”

以及长城保护员等社会力量

参与文物安全工作

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

文物保护利用新机制

全面保护和利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

(图片未标来源的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提供)

—————————————————————————————

总监制:李国栋

监制:郝芳芳

学术指导:侯俊

策划:徐红梅

文案:徐红梅

出品: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责任编辑: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