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红书包”走向草原深处

王慧 

▲ 牧民给孩子们讲“红书包”的故事    受访者供图

在内蒙古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支名叫“红书包”的志愿服务队。他们的“红书包”里不仅装着牧民生产生活所需的书籍,还装着党的方针政策……“红书包”志愿服务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如今,“红书包”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当地一面流动的旗帜,传承的不仅是送学、送药、送服务的精神,还让草原群众得到了文化滋养。

“红书包”因传承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而得名,朴素的绿色书包上写有“为人民服务”和蒙古语“红书包”的字样,以送学送教、送医送药、送政策送咨询等志愿服务,把党的创新理论、国家的政策法规、牧民需要的实用技术等送到人民手中。

家住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巴彦乌拉嘎查的牧民老布桑策仁家中的牛生病了,愁坏了老两口。了解相关情况后,“红书包”志愿服务队立即驱车到他家,为生病的牛治疗,并进行疫苗接种。事后,老布桑策仁说:“感谢‘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帮我家的牛打疫苗,要不然,一头牛病死了,我们会损失七八千元。”

“红书包”就像草原上的及时雨,牧民特别喜欢这样流动的“红书包”。为特殊人群检查身体、了解生活状况、解决用药需求,也是志愿服务队的内容。志愿服务队队长乌仁高娃和丈夫额尔登巴图只要有时间就入户为牧民送医送药送服务。

如今,“红书包”不仅拓宽了服务范围,还创新了服务效能。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桑宝拉格苏木党委将“红书包”的经验推广到辖区所有嘎查,印制了1000多本党史“口袋书”,使得“红书包”和“口袋书”一同进入千家万户。新时代的“红书包”,不仅组织结构完善,拓展了服务功能,更推广至全苏木乃至整个苏尼特右旗。

如今,“红书包”服务队已从嘎查志愿服务队发展成苏尼特右旗“红书包”送学助民志愿服务队。据统计,苏尼特右旗“红书包”送学助民志愿服务队建立至今,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13万场次,志愿服务队也由建队之初的13人发展至1万余人。

前不久,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强化理论宣讲服务,拓展“红书包”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效应,组建了锡林郭勒盟“红书包”志愿宣讲服务队,由锡林郭勒盟各行各业理论专家、文艺骨干、先进模范等人员组成,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好声音”源源不断传向草原深处。同时,拓展“红书包”志愿服务范围和领域,采取“理论+文艺”“理论+音视频”“理论+阅读”等形式,把理论宣讲和文艺演出、音频广播、全民阅读结合起来,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便于理解、乐于接受。

小小“红书包”从一个嘎查走向整个锡林郭勒盟,“红书包”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传承,红色精神依然历久弥新。“红书包”里装着的不仅是牧民的切身需求,还装着党对牧民的深切关心与爱护。2022年,草原上永不褪色的“红书包”送学助民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项目名单;“红书包”送学助民志愿服务模式被列入中宣部典型案例;“流动的红书包”入选2022年度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典型事例。

“红书包”不断发展壮大,精准对接牧民需求,将多元化的服务送到牧民身边,当地牧民在受益的同时还与“红书包”形成良性互动,很多农牧民主动捐书,通过以书换书,让“红书包”在流动的过程中激发牧民对知识的渴求。锡林郭勒盟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的王帅说:“锡林郭勒盟推出的‘红书包’志愿宣讲服务品牌,让‘红书包’志愿服务队将党的声音传向草原,新时代的‘红书包’已经发展成为牧民身边的‘百宝箱’,与牧民密不可分。”

2023年5月30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红书包”走向草原深处》

↓ ↓ ↓ ↓ ↓ ↓ ↓ ↓ ↓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