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我在现场|通辽玉米:看我“72变”

5月的通辽,已是处处生机盎然

走进科左中旗20万亩高标准农田

地里耕耘翻出的泥土新痕犹在

嫩绿可亲的玉米苗已破土而出

通辽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玉米是这里的“当家作物”

2022年通辽市玉米产量175亿斤

占全市粮食产量的93.2%

通辽的玉米不仅吃起来肉厚皮薄,糯中带甜

深加工后还可以“72变”

“变”后的玉米距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近?

味精里是它

葡萄糖里是它

头孢里是它

防腐剂里还是它!

是它是它还是它!

在通辽

各种各样的玉米深加工产品

在不断刷新记者的认知

容重较高、角质率高、淀粉含量高、

破损率低、霉变率低、含水量低等特点

让通辽玉米成为了精深加工的优质原料

2022年

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80亿斤

加工转化率达45.7%

经过多年的发展

通辽市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以淀粉加工为基础

向糖、酸、药、醇方向发展

逐步形成味精、赖氨酸、土霉素等大宗产品为主体

小品种氨基酸、功能糖、醇等高附加值产品为支撑

的多品种协调发展格局

目前

小品种氨基酸全球占有率达到40%以上

土霉素碱、强力霉素产量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49%和50%

舒巴坦酸产能占全球产能的50%

以科尔沁工业园区、开鲁生物医药开发区

为代表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一粒粒金灿灿的玉米

经过不同的加工程序

不仅上演了华丽变身

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拿强力霉素来说

从玉米→玉米淀粉→土霉素→强力霉素

经过这一系列的转化

通辽玉米身价就能翻250多倍

而目前

通辽市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形成13大类200多种产品

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

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

通辽玉米生物产业

正在越变越绿色

越变越精深

越变越高端


监制:胡芳 郭洪申

文案:高慧 霍晓庆

摄像/剪辑:贾奕村

摄影:王晓博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