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敖汉旗萨力巴乡:打通理论宣讲“传音之路”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近来,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传音之路”,到农家炕头听理论宣讲、到田间地头学种养技术、到三十二连山体会治理成效,到村级展馆感受变革成就,萨力巴乡充分用好各类资源,全力打通理论宣传的“最后一米”,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惠农利农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炕头讲堂”让党的声音可亲可近

“现在国家政策真的是好!你看,我这片土地租出去有租金,在园区做活又有工资,不出门一年就能收入好几万。听了你们的宣讲,让我对今后的日子更加充满希望了!”乌兰召村民孙武笑呵呵地说。

萨力巴村党总支书记赵国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王凤虎 摄)

近年来,萨力巴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院等阵地资源,在农牧民群众中深入开展“炕头讲堂”活动,邀请各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农牧部门讲师等骨干组成9支宣讲小分队,各宣讲成员用老百姓的话讲老百姓关心的事,每月到村开展一次特色宣讲,每两个月到村开展一次实用技术讲堂及现场教学。截至目前,各小分队开展各类宣讲32场次,农村牧区实用技术讲堂8场次,覆盖农牧民2300余人。

“生态故事”让农牧民忆苦思甜

“开始大会战的时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那时候乡党委政府发动了全乡7500多名劳动力,坝埂先是板拍,拍不光就包上塑料布,墒情不好的就拉水洇完再拍,梯田等高线不整齐,修不直就用拖拉机开沟取代了人工划线,领导干部连续几个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风餐露宿、捱寒冒雪,想想真是苦啊,现在再看,治理前后判若两山,当年的辛苦一点没有白干。”在萨力巴乡三十二连山上,庞峰向村民们讲述着自己参与生态治理的故事。

如今,三十二连山早已绿美满坡,几代萨力巴人用数十年的努力,创造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宏伟工程,赢得了“生态建设先进单位”“水土保持先进乡镇”等一项项殊荣,入选了中国青年运动史教育精品线路。通过治理粮食年产量达到3000万斤,带动农牧民增收3600万余元,年参观学习人数达5万人次。为更好创新党员群众教育形式,萨力巴乡邀请老支书、老党员、老模范讲述党员群众共同奋斗的故事,在今昔对比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先进榜样的感召下,400余名百姓主动加入了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60余次,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村级展馆”让干部群众无形浸润

“萨力巴村展厅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进行建设,眼前的这些图片向我们详细阐述了萨力巴村的这些年的变化。”在萨力巴村展馆里,乡党委副书记孙宝东正在讲解萨力巴村的深刻变革,通过实地观摩、现场聆听等方式,引导群众从衣食住行中真正感悟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让党员干部在寻访历史足迹中展望未来,在学思践悟中汲取智慧力量。

萨力巴村展馆组织振兴版块(王凤虎 摄)

萨力巴村展馆生态宜居版块(王凤虎 摄)

下一步,萨力巴乡将继续用好现有资源,不断拓展宣讲阵地,深度挖掘、科学创新,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干部群众铸魂补钙,为全面建设现代化萨力巴乡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池光琪)

[责任编辑: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