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2023年春季内蒙古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成果丰硕

4月1日上午,黄河流域水鸟及栖息地调查研讨培训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召开,新一轮的黄河流域春季鸟类迁徙季调查也同步开始。4月1日至15日,由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冯刚教授团队负责在内蒙古黄河流域展开春季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调查团队包括包头师范学院刘利老师团队、内蒙古林业草原监测规划院方海涛团队、内蒙古观鸟爱好者等,调查区域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多个黄河流域重要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25种90063只,隶属于17目42科,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8种,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全球受胁物种16种。

本次调查中,记录到数量前五的鸟类分别是普通鸬鹚15092只、红嘴鸥12039只、白骨顶11658只、绿头鸭11210只、赤麻鸭4207只。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分别为卷羽鹈鹕、黑鹳、玉带海雕、猎隼、白鹤、白头鹤、大鸨、遗鸥。根据IUCN物种濒危程度来划分,极危(CR)物种1种,为白鹤;濒危(EN)物种有2种,包括玉带海雕和猎隼;近危(NT)物种有6种,包括卷羽鹈鹕、罗纹鸭、白眼潜鸭、凤头麦鸡、黑尾塍鹬、白腰杓鹬;易危(VU)物种有7种,包括鸿雁、红头潜鸭、白头鹤、大鸨、尖嘴滨鹬、遗鸥、田鹀。

自2022年10月以来,黄河流域首次水鸟及栖息地同步调查正式启动,已经于当年10月和2023年1月组织了两次沿黄省份的同步调查,这是首次沿黄河全流域的、利用统一调查方法的大规模同步调查。此次4月份开启的新一轮同步调查,主要针对黄河流域春季鸟类迁徙季,7月份还会继续组织开展夏季鸟类繁殖季的同步调查。春秋季是鸟类的迁徙季节,内蒙古黄河流域作为鸟类迁徙季重要的停歇地之一,主要调查目标物种包括鹤类、雁鸭类、鸻鹬类、鹭类、卷羽鹈鹕等EAAF(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协定)关键物种。

黄河横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拥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黄河流域还涵盖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印度、东非-西亚三大全球候鸟迁飞区,为迁徙水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包括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歇地。黄河流域对于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非凡,也在全球水鸟保护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对黄河流域进行系统全面的鸟类及栖息地调查,旨在系统评估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湿地保护管理成效和存在问题,制定黄河流域湿地保护战略和优先行动,为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黄河流域水鸟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估黄河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及保护修复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内蒙古大学黄河流域鸟类及栖息地调查团队

内蒙古大学团队在乌兰察布市岱海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

内蒙古大学团队在乌兰察布市岱海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

内蒙古大学团队在鄂尔多斯市遗鸥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

翘鼻麻鸭 李建平摄

绿翅鸭 王志芳摄

赤麻鸭 李建平摄

金眶鸻 刘卓恩摄

白腰杓鹬 刘卓恩摄

红脚鹬 刘卓恩摄

文须雀 刘卓恩摄

疣鼻天鹅 刘卓恩摄

赤嘴潜鸭 刘卓恩摄

遗鸥 史旭峰摄

遗鸥 张继云摄

黑翅长脚鹬 李文静摄

黑翅长脚鹬 刘卓恩摄

普通鸬鹚 刘卓恩摄

普通鸬鹚 李文静摄

白琵鹭 张继云摄

白琵鹭 刘卓恩摄

大天鹅 张继云摄

凤头麦鸡 张继云摄

棕头鸥 史旭峰摄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