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伦贝尔:科技赋能让农业更“智慧”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稳产增产,关键在科技。呼伦贝尔农垦苏沁农牧场公司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聚集科技创新源动力,赋能企业实现健康发展。

为农业插上“智慧芯”

早春时节,各地纷纷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打好基础,走进苏沁农牧场公司信息室,技术人员正在忙着利用智慧农业信息平台汇总的数据分析各耕地块的土壤综合情况,为春耕备耕做准备。“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看数据。”提起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该公司的信息农业技术推广员王宏伟深有感触。“这块大屏幕看似普通,但作用大着呢,你看,机车运行情况在上面随时都能监测,用大数据进行生产全过程管控,不仅省时省力省心,而且精准高效高能。”

2019年,该公司与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合作,针对自身农业生产和发展实际需求,通过量身定制的方式,搭建起了一个涵盖GIS模式的耕地、人员、物资、农机管理、农产品溯源、自动化灌溉的全套现代化智慧农业信息平台。通过技术人员在部分地块土壤中布设物联网和GPS导航系统以及接收卫星遥感信息芯片,在苏沁智慧农业平台大屏幕上,可以随时采集各生产连(队)的天气状况、地块的土壤墒情、作物的生长情况、作业机车的运行轨迹等,田间数据在此汇总储存,科技和农业正在走向融合。

“这个平台真是太方便了,对着手机或者电脑点几下,信息就出来了,比原来跑来跑去可是方便太多了。”农业技术员在实际操作后喜上眉梢。智慧农业平台的探索应用,让农业技术人员们切实感受到了智慧农业所具有的强大能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技术人员一脚泥、一身土、24小时记录田间数据的工作方式,同时,精准的数据汇集,也为技术人员因地施策、精准施肥、依墒灌溉、合理化除提供了数字保障,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效益,科学的种植方式还为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农机安上“新翅膀”

在每年的春播时节,当人们还在看播行直不直、量播距是否一致时,在该公司的广袤农田里,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渐渐代替了人工作业,使田间充满了科技感与未来感。

“这种安装了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播种机播种精确度高,行精准度误差不超过2.5厘米,不会出现过去的重复种、漏种现象,既节省种子,又能保质保量播种。”公司播种机驾驶员对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使用赞不绝口。当前,该公司涉及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农业机车26台,驾驶员可以根据作业计划,设置行进路线、行驶速度、播种行宽和作业量,机车即可自主实现作业,且整个过程在没有人工干预下一气呵成,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助力农业种植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结合智慧农业平台全过程管控加上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延伸,更多的农业机械摇身一变成为智慧农机,陆续参与从春耕到夏管及秋收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企业管理运用科技创新,既能提质增效,又可节本降耗;农业生产接入物联网,事半功倍,更具效益。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进步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在农机农艺、农业技术推广等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为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保障农产品供给充足优质奠定基础,确保科技赋能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