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2023乡村振兴这么干(呼和浩特篇)

开栏的话: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后,各盟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引领,按照“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要求,紧扣“地、水、种”和“粮、肉、奶”六个重点,陆续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发各盟市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供参阅。

全方位盯紧乡村振兴    开创首府强农新局面

2023年呼和浩特市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生活条件现代化、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抓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工作任务,力争在现代农业、示范样板、乡村治理等方面率先在全区“首”起来。  

    ——抓产业集群,构建首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集中力量加快乳业集群发展。新增奶牛6万头以上,鲜奶产量达到180万吨;完成10个规模化奶牛牧场续建和新建任务,重点打造托县18万头、土左旗4.5万头奶牛智慧养殖示范园区,加快正缘4万头奶牛牧场建设,启动清水河、和林县奶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全力推动伊利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一谷一园”两大乳业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伊利集团开工建设液奶三期等项目,推进奶粉二期建设;蒙牛集团加快推进九期奶粉工厂建设,开工建设圣牧低温日产500吨乳制品项目。推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运营,启动实施一批乳业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和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承办“全球乳业大会”,力争乳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     

 因地制宜推进“八个百万”工程建设。按照打基础、强品牌、延链条的思路推进。一是稳定提升原料基地建设水平,发展高产、高效的种植基地,稳住350万亩高产稳产玉米基地,75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和150万亩杂粮油料种植基地。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和品牌优势,支持武川县“两麦一薯一羊”,清水河县小杂粮、小香米、小果子,托县葡萄、辣椒、水产品,土左旗果蔬、水产品,和林县杂粮、沙棘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在提高品质、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共同打造“敕勒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和县域公用品牌产品体系。

三是加快建设一批农牧业深加工项目,推进金河生物高效金霉素、中粮反刍饲料,武川县马铃薯净菜加工厂、马铃薯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林侩牛、正大二期食品加工,武川肉羊全产业链等项目,不断提高各产业链龙头企业整体加工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抓乡村振兴,推进“三农”事业全面发展      在农业领域,主要抓2项工作。一是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粮食产量稳定在36亿斤左右;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露地菜5000亩;新增青贮玉米10万亩、优质苜蓿草6万亩。因地制宜在每个旗县区重点打造1个休闲观光农牧业示范点,举全市之力跟进帮助宏福集团项目落地。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23年12万亩建设任务,整合现有资源,与村庄建设统筹规划设计,发挥集中连片效益,打造集生产与观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景观。   

   在农村领域,主要抓4项工作。一是农村基础建设。持续推进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物流“七配套”建设完善,根据不同类别,分别梳理建设清单,逐年分步实施,逐步补齐短板。二是农村综合整治。严格按照“因地制宜”“数量服从质量”要求,完成户厕改造任务1.3万户,常态化开展“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村庄专项清洁行动。三是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食品、药品、交通等安全管理责任,提升村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加大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救治和应对处置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社会临时救助,关心关爱困境儿童,加大助残工作力度,应用电子政务模式,畅通群众救助渠道。四是农村管护机制。采取市场力量为主、公共支持为辅、受益农民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和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在农民领域,主要抓4项工作。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要抓好“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在“监测”环节上,盯住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生活严重困难户3类群体,常态化、动态化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家庭变故情况。在“帮扶”环节上,继续加强京蒙协作帮扶和“组团式”帮扶,加强工作对接和帮扶项目争取,放大帮扶效益。二是扶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角度发力,大力支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三是加大农村人才培育。围绕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农村人才最紧缺的领域,实施“筑巢引凤”“乡贤汇聚”“英才培育”等人才引进培育工程,认真抓好乡村人才引进、返乡务工创业、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科技特派员选聘等一系列工作。四是切实维护好农民权益。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物权,稳慎推进农民住房抵押、转让、担保等,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发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    

  ——抓统筹推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要压紧压实责任,推动“想干事”。进一步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旗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市各相关部门增强“一盘棋”意识,各尽其责、主动配合,全市上下真正形成抓“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要不断提升本领,推动“能干事”。将更多党员干部放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来考察锻炼和培养使用。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快补齐知识技能短板,增强系统把握“三农”工作、有效破解难题的能力。   

   三要强化纪律作风,推动“不出事”。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着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