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和浩特:打造“中国硅材料之谷”

“快!刚沏好的茶,解解渴!” 赛罕区河南村村民赵计娥热情地招呼记者。

在赵计娥明亮整洁的家里,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一应俱全。

“以前总是为了节省电费而不敢用电器,现在终于可以放心用,还不用交电费。除了照明,家里的电器都可以用这些光伏电板直接转换太阳能获得的电来驱动,既环保又省钱。”看着院里的光伏发电系统, 赵计娥满脸幸福。

在河南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在让村民们享受清洁环境的同时,也见微知著地展示了新材料的广阔市场前景。而作为光伏发电设备的电池片,其基础材料单晶硅片就产自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中环产业园中。

走进内蒙古中环产业园的生产车间,伴随着流化床装置的低鸣声,工人们开足马力生产。

“目前来讲,95%以上的芯片都是制作在硅材料上面。”产业园相关部门负责人张文霞介绍,“对于光伏新能源产业来说,单晶硅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太阳能到电能的转换效率,从而决定光伏发电的普及应用。除了太阳能行业外,单晶硅片还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手机芯片、手机CPU、电脑CPU、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等。”

作为关键材料,单晶硅又是怎么来的?

张文霞介绍,单晶硅的制造过程是一个神奇的生长过程。在1600℃高温的炉内,多晶硅块要经过将近70个小时的生长周期,才能成为一根单晶硅棒。拉制成的单晶硅棒检测合格后进入硅片加工车间,再经过切片、倒角、研磨、贴片、抛光、清洗、测试、封装等多道精密工序制成硅抛光片,最终成为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自2009年内蒙古中环产业园在呼和浩特市建成以来,就着手技术研发升级,着眼市场应用需求,深耕新材料产业链条,技术和产能不断提升,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产品直径的每一次突破,企业要付出成倍的研发辛苦。提拉速度、温度控制等等环节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经过不断努力,公司仅G12超大硅片这款产品就申请专利371件,已授权147件。”张文霞介绍道。

如今在逻辑芯片、记忆芯片等集成电路中,国产半导体级单晶硅市场份额在稳步增长,半导体单晶硅整体出货排名第一的正是中环。

目前,中环产业园建设完成光伏单晶一期至五期项目及配套设施,建成了全球质量最优、单体规模最大、门类齐全、工艺技术先进、制造方式和人均效率全国领先的光伏单晶硅材料研发与制造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00亿元,2022年全年实现产值约585亿元,就业人数超1.2万人。

去年,总投资206亿元的中环产业城加快建设。今年3月31日,总投资90亿元的中环年产20GW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工业4.0智慧工厂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年内投资30亿元。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和光伏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实施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呼和浩特市将打造中国硅材料之谷、世界级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区装备制造基地,培育国家级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发中心。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