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巴彦淖尔:“红色头雁”引领,集体经济群众收入“比翼齐飞”

来源:4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洪河、李云平

自2022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充分发挥嘎查村党组织“红色头雁”的引领力,在农村牧区积极探索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其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牧民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

1月12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四义堂村村民领取合作社入股分红。图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云平 摄

党建引领 村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一直以来,农牧业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制约巴彦淖尔市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以来,巴彦淖尔市探索推进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促进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双提升”、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加”。

春节期间,在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村党支部领办的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举办分红大会,290名入股村民分红230多万元。四义堂村党支部书记齐跃飞说,他们依托红辣椒产业的优势,于2022年领办成立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共吸引290名村民入股。2022年,合作社毛收入达1540多万元,除去成本开支和预留发展资金,向入股村民每股分红500元。

记者走访发现,最近1年来,乌拉特中旗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指导各个嘎查村党支部发起成立合作社,组织集体和群众以资金、资产、资源等加入合作社,集中发展辣椒精深加工、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产业,推动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目前,全市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数量已达72个,6275户农牧民主动通过土地、草牧场、房屋等形式入社入股。

据巴彦淖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晓蕊介绍,全市各个嘎查村党支部从经济发展的“后台”走到“前台”,分散的个体和资产得到重新整合,群众利益、集体利益与合作社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支部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集体有了信赖。

1月17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宏伟村村民领取合作社入股分红。

统筹推进 基层合作社激发新动力

据介绍,巴彦淖尔市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破题上路、点面开花。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把准发展方向。巴彦淖尔市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施意见,从财政、土地、金融、人才、服务五个方面予以政策保障。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整合项目资金和村民入股资金1.56亿元,按照“龙头企业+村党支部+合作社+村民+正常脱贫户”的模式发展奶牛养殖业。

二是坚持群众主体,激活内生动力。全市4000多名嘎查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第一书记组成宣传动员组,通过“讲、研、辩、算”宣讲合作社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章程,收支情况每月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其中,五原县天吉泰镇建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定期审查制度,动态监管合作社建设、投资和运营,切实保障合作社规范运行。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巴彦淖尔市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股权配置和利益联结上下功夫,推动集体资源、特色产业、资金项目优化整合,总结推广土地股份、种植、养殖、社会化服务、旅游服务、置业等六种模式,让嘎查村“唱主角”。

巴彦淖尔市各个嘎查村集体可通过集体土地、集体资产、集体资金、上级扶持资金等单一或组合方式出资入股,农牧民群众可用货币、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机械、闲置房屋宅基地、劳动力、牲畜等单一或组合方式作价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月17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宏伟村村民领取合作社入股分红。

协同发展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可推广

目前,党建引领、产业推动、群众参与的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已成为巴彦淖尔市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富民增收的强劲“引擎”。该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有三点启示值得借鉴。

一是建强支部,强化领导。巴彦淖尔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亚忠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已写入党内法规。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关键在于党的领导,由嘎查村党支部牵头,以合作社为纽带,建立嘎查村集体和农牧民群众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二是因地制宜,选好产业。王亚忠说,巴彦淖尔市在市级层面指导提出6种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以“发挥最大优势、实现最大收益、惠及更多百姓”为目标,防止办成“僵尸”社、“空壳”社。

三是组织起来,发动群众。各个嘎查村合作社把尊重群众主体意愿、维护群众利益贯穿合作社建章立制、理事选举、管理运营全过程。

巴彦淖尔市大胆尝试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基层乡镇村社找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这是一次有益探索,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产生‘1+1>2’的效应。”李晓蕊说。

[责任编辑: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