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让“中国碗”装上更多“呼伦贝尔优质粮”

春潮涌动,万象更新。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大好时节,呼伦贝尔市各地抢抓农时,积极为打好春季生产第一仗做足准备。储备农资、检修机械、科学选种、耙土备垄……一系列备春耕生产活动正在有序开展,广袤的呼伦贝尔大地呈现出一派人勤春来早的繁忙景象。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全市上下着眼开好局、起好步,部署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围绕打造特色现代农牧业强市,聚焦推动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备耕,做到不误农时、不误农事,为今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提早谋划科学部署

下好粮食丰产“先手棋”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全市上下按照“稳粮、扩豆、增油、保菜”思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早谋划,科学部署,春耕备耕工作有序推进。

市农牧局3月末种植意向调度显示,2023年全市农作物总播意向面积2823.0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62.38万亩。从当前农情调度情况来看,我市能够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粮播2437.2万亩、大豆1328.3万亩、油菜253.4万亩的生产任务。

在关键的备春耕阶段,市农牧局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制定《2023年推进粮食生产行动计划》和《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计划》,整合各种措施和专业力量,周密组织,市、旗、乡、村四级联动,协同推进任务落实,确保春耕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调动“种豆”积极性,事关大豆稳粮,农民增收。我市释放支持大豆生产的7项政策措施,引导农民种植大豆,及时调整农资购置计划,确保完成稳定大豆生产任务。各旗市区通过微信群、农业技术培训、科技大篷车等方式,将大豆补贴政策宣传到基层,引导农民种植大豆,及时调整农资购置计划。

做好春耕农资保障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农资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在莫旗农资公司,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袋袋农资被整齐地摆放进仓库里,种子、化肥、复合肥等各类春耕所需农资产品储备丰富,为春耕备耕做好了充足准备。工作人员耐心详细给前来购买农资产品的农民介绍种子、化肥等相关事项,保证他们能挑选到满意放心的农资产品。

同样,在呼伦贝尔农垦绰尔河农牧场公司仓储库内,各类农用物资码放整齐,为春播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公司工商贸易部部长王旭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绰尔河农牧场已经储备各类化肥1500余吨,油料、农机配件、种子等农用物资已经基本到位。

各地全力做好春耕物资准备和市场监管工作,加强农资市场调度,确保春耕物资充足。市农牧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亮剑”行动,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遏制坑农害农现象发生,保障农资市场健康有序。

今年,呼伦贝尔市预计春耕生产共需化肥51万吨左右,主要粮食作物种子20万吨左右,种子、化肥正在逐步储备中。经主要农业旗县市场调查,目前种子储备占需求量96%左右,化肥储备占需求量87%左右。

实干不负春光

粮食生产开局稳

迎着春天的脚步,我市各地纷纷忙春耕、勤备耕,用实干和汗水绘就出生机勃勃的“春耕图”。

金黄色的大豆种子在选种机上跳动,经过层层“选拔”可以挑选出最优质的大豆种源,工人们再把精细筛选后的种子定称装袋保存。在呼伦贝尔农垦那吉屯农牧场有限公司粮食仓储院里,正在进行种子的清选工作。

各地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微信、“12316”平台等媒介开展在线培训、指导、答疑。推动技术骨干进乡入村,开展粮油作物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防灾减灾、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相关技术培训,目前全市已培训农民3万余人。

造型酷炫的无人化智能测土机器人来回穿梭,正在对春耕前的土壤进行检测,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牧场公司的田间地头里新科技为农业生产助力赋能。在备耕一线,科技的力量正带给这片土地无限的希望。

传统生产模式的改变,让人们感受到了机械化生产带来的便利与高效。正在操作农机进行耙地作业的吴占彬高兴地说:“现在都是电脑操作,省时省力,跟以前比真是好太多了。”有了先进设备,公司干部职工对今年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机械化+智能化”为春耕备耕按下了“加速键”。

据了解,呼伦贝尔市今年可投入春耕生产拖拉机153175台,可投入春耕生产配套机具数量224906台,预计到4月中旬期间能够完成所有机械检修(保养)。

春耕号角吹响,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呼伦贝尔市将坚持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努力让“中国碗”装上更多“呼伦贝尔优质粮”。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