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一案例获乡村治理优秀案例奖

   记者从首届中国乡村振兴品牌大会上获悉,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黄海子村“135+让一步”工作法荣获乡村治理优秀案例奖。

  据了解,近年来,黄海子村以建立社会矛盾疏导和利益协调机制为突破口,按照“强化基层、化解矛盾、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的总体要求,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立足点,运用“135+让一步”乡村治理工作法,夯实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精神基础和道德基础。

  村干部协调化解两户村民多年的土地纠纷。

  黄海子村位于鄂托克前旗城川镇西部。在推进乡村治理中,黄海子村党支部创新方式,以“情是融化剂、理是连心桥”为口号,以“耐心听,找茬口;细心看,剥麻根;公心断,解麻团”为方法,推行“135+让一步”工作方法。

  村干部会同镇综治办到现场解决电路问题导致的作物受损纠纷。

“135+让一步”工作方法

  “135”即建强一个平台、强化三级联动、用好5种方法,“让一步”指为时间让一步,直奔矛盾去,解决群众痛点;为诉求让一步,直奔问题去,解决群众难点;为感情让一步,直奔杂事去,解决群众怨点。

建强一个平台

  为打破传统矛盾纠纷调解“踢皮球”现象,黄海子村秉承让百姓省时、省心、省力的服务理念,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近两年,全村共接到矛盾纠纷案件18件,全部成功化解,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强化三级联动

  精心打造“一格两队”,建起镇、村、网格员三级联动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明确“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的群众工作职责,提供个性化和全方位服务,实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村民共治注入新活力。

用好五种方法

  为了提高群众满意度,营造和谐发展氛围,黄海子村总结出带动法、自治法、法定法、选树法、引导法5种乡村治理具体方法。

01

带动法

  推行“三链两设”,即“种养技能培训链、市场信息共享链,农畜产品销售链,设立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党建发展模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02

自治法

  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全面实施重大事项民主表决。在涉及土地流转、草牧场土地确权、财务处置、低保年审和危房改造等的重大议题上,组织召开村级重大事务会议,有效避免了村务管理中的决策失误。

03

法定法

  开展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提升农牧民学法实效,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贫困户、流转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留守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分类实施精细化普法,夯实法治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开展“扫黑除恶”等行动,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04

选树法

  全面提升村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制定身边好人推选褒奖制度,引导村“两委”成员、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发挥示范作用,选树一批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公婆、好邻居、好村民”、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典型,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

05

引导法

  以草畜平衡、生态保护为核心,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健全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制度,通过培育一批生态建设大户,探索一套适合当地的生态奖励补偿机制,提高农牧民建设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促进草原生态有效恢复。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