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探访北方新报读者林:昔日荒山坡 今朝绿成荫

曾经的荒山,如今绿树成荫,果林满园,山下山上皆是美景……4月13日,记者驱车来到大青山哈拉沁沟北方新报读者林,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一路向前,道路两旁的松树枝干挺立,嫩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以山间、小路、绿树、果林为主题的风景画。

从2012年开始,北方新报社每年都会在4月22日地球日前后,组织读者到大青山哈拉沁沟义务植树。10年间,近3000位读者及志愿者共植树3万多株,600亩荒山披上绿衣。

绿树成荫

结出松果

记者在清理杂草

桃树花开正艳

现在走在山间,小路依着山谷,两旁树木亭亭玉立,串串山桃缀满枝头,阵阵花香扑面而来,一种清新之感油然而生。

沿着山路再往山顶走,沿途水泥厂遗址的烟囱、小屋趣味横生,一派山清水秀、绿树吐芽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今天这样的美景,也得益于山上水源充足和养护工人的辛勤付出。记者看到,只要有树的地方,几乎都有长长的水管和旋转喷水的喷淋设备在浇灌。多年来,每一颗树木的成长都离不开呼和浩特市鹰翔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原水泥厂)养护工人们的精心呵护,他们给树木浇水,修剪枝条,清理树坑内的碎石,是他们辛勤的付出,让这原本灰白色的荒山坡披上了绿衣,有了如今绿树成荫、桃花争艳的美景。

查看树木生长情况

修剪枝叶

给树木浇水

今年66岁的马国安是鹰翔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原水泥厂)董事长。记者了解到,为了在曾经炸山取石的荒山上覆土为林,种树的每一层土都是马国安从市里园林废土、建设渣土等来源协调运来,厚度1.8米左右。

脚下一条两公里长的土路正是山头后续养护的“生命线”。如今,因为雨水冲刷频繁,路中大坑非常明显,露出了土层下坑坑洼洼的巨石,即便马国安想办法用废弃水泥管组成了一整排的水泥“护坡林”,也作用甚微。“整个山头的绿化大业卡在这条路上,运土车上不来,挖机进不来,最后四五十亩的地没法种树了。”他指着路面上的大石头,非常无奈。

除了路的问题,这片林子还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随着老职工纷纷退休,曾经20多人组成的养护队,如今只剩下马国安这位退伍老军人。他一年四季就住在山上,看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树林,养护工作全年不休,每天除了浇水、拔草,还要背着80斤的农药翻山越岭打药。

“我这辈子挣的这点儿钱,全投在这片荒山里了,对此我无怨无悔,希望这里将来可以造福于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未来让更多的市民来这里徒步露营,重走这条布满工业遗址和生态修复硕果的山路,共享生态成果。”马国安希望通过《北方新报》和正北方网发动各界力量,让这片山头有一条顺畅通行的穿林小路,不仅方便后续机械养护,更方便读者们自驾上山观景。文·摄影/草原全媒·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牛天甲 记者 刘睿 郝儒冰 见习记者 费捷

[责任编辑:温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