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口袋公园”里的 “微幸福”

整理孩子订的报纸,注意到一则新闻:3月12日,我国公布了“口袋公园”建设情况。去年一年,全国“长”出3520个小公园。

之所以注意,是因为有切身体会。最近两三年,眼见市区很多原本脏乱差的犄角旮旯,接二连三蝶变“口袋公园”。蜿蜒的步道、精致的绿化、仿古的亭廊……占地不大,却在喧闹繁忙的围棋局中,下活了诗情画意的“气”。

清早,晨光渐次漫向高的玉兰、樱花、红枫……矮的海棠、雪柳、杜鹃……低的二月兰、婆婆纳、格桑花……晨练的市民快走于斑斓松软的塑胶步道,踱步于凹凸有致的鹅卵石小径,置身于红花绿叶中打拳、舞剑、遛鸟,惬意十足,元气十分。

午后抑或傍晚,亭廊内外的石凳木椅上,喝茶闲话、打牌下棋,一簇簇好不热闹;器械区,拉伸、力量锻炼,便捷实用;儿童游乐设施区,嬉戏玩耍,小的尽兴大的轻松……甚至还有借书亭、朗读亭、宣传栏、社区舞台……为直观景象增添文化内涵。

奉行“趣味主义”的梁启超尤爱逛公园,直言“一日不到公园,则精神浑浊,理想污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快节奏让人们与大自然的关系日渐疏远。而在都市,尤其是寸土寸金的闹市区,空间规划也绝非易事。

方兴未艾的“口袋公园”,刚好打破了公园在面积和形态上的限制。利用市区的“零碎地”“边角料”,见缝插针打造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又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微幸福”。

生活不光是由KPI、业绩和数字组成,还需要摸摸树叶,闻闻花香,跟鲜活的人打交道。时至今日,繁忙之余就近逛逛口袋公园,成为城市居民尤其是写字楼“搬砖人”的心头好。口袋公园,也许不能给你面对现实生活的直接解法,却能帮你实现情绪软着陆,让你感觉自己“活过来了”。(柏滨丰)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