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遇见你丨一半烟火谋生一半诗意寻梦 他从“朱师傅”到“朱老师”

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来自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农民工朱彦军,今年已经50岁了。打小就喜欢诗词的他,虽然一直在外打工,但始终坚持读诗、背诗,生活可以说是 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2022年,他报名参加了中国诗词大会并顺利入选,多年的积累在那一刻爆发,也让所有观众都记住了这位执着寻梦的农民工大哥。

点击看视频

太阳还没露头,朱彦军就起了床。吃着简单的早餐,翻看自己最近抄来的诗词。站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他背诵经典诗词滔滔不绝,可在自家的书柜里,属于他的与诗词有关的书并不多。

朱彦军:基本上这些书都是小孩子的书,我自己买的书很少,因为我主要是抄诗词,抄着背。我买过的最贵的就是这一套。

中华传世经典文库这一套,这一套68元,8册。当时是咬牙买的。

从19岁初中毕业出门打工,到如今已经31年。走南闯北去过十几个城市,有两本书一直陪在他身边,一本是《毛主席诗词》,另一本是《唐诗一百首》,也正是这两本书,陪他度过了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朱彦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没活干的时候那确实很失落,所以晚上偶尔看自己背的《唐诗一百首》,看一看,有书读了我这人就无所谓了,哪怕十天不干活我都能坐住,不吃饭都行。我读了这么多年诗,对我来说,诗词就是一个最好的朋友,就是最善解人意的知己。

2011年,因为女儿要参加中考,朱彦军一家四口从西安搬回了静宁,借钱在县城里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二手房。两个正上学的孩子,加上买房子的贷款,朱彦军一家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化肥、农药、种子都需要钱,朱彦军就在这段时间,打起零工,补贴家用。

朱彦军:找了点私人的活,临时先干两天,挣一点算一点。我们打工干的活很杂,像钢结构、彩钢房,还有建筑工地上的钢筋工、水暖工,都可以干。

打了半辈子工,朱彦军干过十几个工种,搬砖头、扛沙袋,再到安装水暖管道,所有与建筑有关的工种都难不倒他。哪怕是在干活的时候,朱彦军都能沉浸在诗的海洋里。

朱彦军:其实生活中本身很有诗意,只不过现在的人太忙,缺少了去发现诗意的那双眼睛。今天这活儿干得很高兴,今天和大家玩得很高兴,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很高兴很高兴。尽管活儿是苦的累的,但是你心里面是高兴的。

只要有闲暇时间,朱彦军愿意选择在书店和旧书摊旁度过。很多时候,因为买不起书,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边看边抄。

为了随时随地能读诗、背诗,朱彦军还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碎片化背诗法”就是其中之一。

朱彦军:就是用便签纸,把诗抄在便签纸上,然后装在兜里边,随时随地背。这个碎片化很好,不影响干活,比较安全的时候,自己拿出来看一下,这个基本上一天、两天就可以背一首诗。

抄诗背诗且为乐 多年梦想终成真

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朱彦军扛起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多年来,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汗水为家人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从他的笑容里,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他对读书背诗的热爱,正如他自己所说,诗词已经变成了他的知己。即便生活再累再苦,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爱好,看书、读诗,在纷繁嘈杂的环境中享受着诗意生活。尽管多年爱诗,但当他向妻子表明准备去参加诗词大会时,还曾被妻子阻拦了回来。

白天打工,夜晚读诗,虽然朱彦军乐在其中,但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还是会感觉到孤独。

2019年,他报名参加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经过手机答题等环节后,成功入选。不过,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后,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朱彦军妻子 陈玉玉:两个孩子都上学呢,家里没有钱,挺紧张的,就没让他去。

与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擦肩而过,朱彦军并不埋怨妻子,因为他深知挣钱对于这个家庭的重要性。但他也尝试继续争取妻子的理解。

朱彦军:就从那一季开始之后,每次播出的时候让她看。看了看之后,她就觉得人家这里面啥人都有,打工的也有,那你还是去吧。人家这么大的舞台,去一次真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11月,经历了重重筛选,朱彦军再一次入选百人团。凭借答题正确率和较快的速度,在第五场时,从百人团中脱颖而出。

朱彦军:在那个时候,胜负真的就不重要了,能登上那个舞台已经很不错了。然后从百人团出来,参加了第五场、第九场,最后进了总决赛,那已经远远超出预期了。最后让我说一下获奖感言的时候,我感觉到真的就像苏轼说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朱师傅”到“朱老师” 梦想依然在继续

因为坚持,朱彦军终于站在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因为热爱,他用精彩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识了一帮和他一样热爱诗词的朋友们,能够比肩而行。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对于朱彦军来说,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梦想的延续。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朱彦军,回到老家之后,继续着自己的诗意生活,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热爱传统文化。

朱彦军的故事不仅感染着家人,也打动了淳朴的乡亲,甚至在全县刮起了诗词热。

除了用诗词勉励孩子们,对于学校让他作报告的邀请,他也总会挤出时间参加,在他看来,能够通过自己的故事,在孩子们心里种下诗词的种子,就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初中学生 王辉:最重要的是,他给予我们指导,告诉我们了处世准则,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遭受挫折之后,我们应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态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志向。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初中教师 温武娟:朱老师的经历,学习的过程,真的应了我看到的一句诗,一半烟火一半诗,一掬水月一生情。

朱彦军:好多人说我为静宁人争光,我感觉没有。如果说我给小孩子作了个榜样,这一点我觉得还可以,最起码对他们是个影响,小孩子引导很重要,希望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小孩子学习传统文化。

多年挚爱坚持 终因诗词改变命运

奔波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工地,却坚持吟诵诗词三十载,朱彦军在自己50岁时,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诗意飞跃,不仅赢得了中国诗词大会亚军的头衔,还迎来了另一个好消息。

在今年3月,静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文,聘用朱彦军为县文化馆正式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国学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形式,面向各个阶层的群众传播国学知识、弘扬传统文化。

朱彦军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好例证。没有功利思想,只有缘于骨子里对诗词的热爱,多年超乎寻常的学习和坚持,厚积薄发,成就了今天的朱彦军。如今的朱彦军依旧如他片中所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说,他将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响更多人,热爱诗词,热爱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梁波]